即時文摘

特朗普怒懟世衛並非無理(文:黎蝸藤) (09:00)

在形勢嚴峻的全球疫情中,世界衛生大會年度例會於5月18至19日,史無前例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最吸引眼球的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拋出給世衛總幹事譚德塞的公開信,列舉了世衛14項錯誤,要求在30天內要承諾會根本性地改革,否則將永久地停止捐助世衛及考慮退出,因為「不能用美國納稅人的錢繼續資助明顯不符合美國利益的組織」。

筆者曾詳細討論,美國疫情如此嚴重,特朗普和美國相關機構都有很大責任。但特朗普怒懟世衛並不能僅認為是他要推卸責任之故。事實上,美國這次真被世衛害慘了。簡單的邏輯:美國有失誤,不等於世衛沒責任。

一直以來,美國對世衛貢獻巨大,捐獻金額穩居第一,民間捐款遠超其他國家,醫學和科研力量長期是支援其他後進地區的主力。美國得益遠遠小於其慷慨的付出。世衛有交流平台,能通風報信,算是為數不多的益處。然而,在這次疫情發生後,在「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之際,世衛卻一再「報錯料」,誤導美國和全球,令這少許益處也沒有。

世衛在旅行建議上的錯誤

在此不必重複洋洋灑灑的14條罪狀(筆者其實認為有些過於苛刻),只說最重要之一,即世衛在旅行建議上的錯誤。現在全世界多地都閉關鎖國,這說明在疫情期間,封鎖邊界非常有效。然而,世衛卻長期反對「封關」。

1月10日,世衛發出旅遊建議,提到「世衛不提倡旅行者採取任何特別的衛生措施」;27日的世衛報告中再次提及。1月29日世衛報告強調「世衛反對任何對國際旅行的限制」。在1月30日,世衛把疫情定義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依然「不推薦任何旅遊限制」。當天記者會上,譚德塞親自介紹世衛的7項建議,第一項就是「反對旅遊限制」。

此後,世衛反對旅行限制的態度不變。到了「火燒眼眉」的2月底(27日),世衛和國際旅遊協會聯名發表聲明指導旅行者和旅遊部門:「過分的旅行限制可能對國際交通造成不必要的干擾。」28日,世衛把區域風險和全球風險提到「非常高」,但指摘實施旅遊限制的國家「嚴重干預國際交通」,「違反《國際衛生條例(2005)》第43條」。29日,世衛發表國際旅遊建議,重申反對旅遊限制,強調對防止病毒擴散「沒有用」。一直到3月中旬,譚德塞才宣布「全球大流行」,13日,他才第一次說:「避免不必要的旅行。」

可見,約從1月中到3月中,在差不多兩個月時間,世衛一邊不斷反對各國政府實施旅遊限制,一邊對旅行者釋放出「疫情不可怕,應正常旅行」的信息。各國政府對疫情從中國以外地區傳染過來缺乏警惕,各國旅行者繼續如常四出旅遊,終於把病毒傳遍全世界。假設世衛不執迷於反對旅遊限制,能拯救多少生命?

美國在2月2日不顧反對和指摘,對中國實施旅行限制,基本防止了第一波衝擊。可在世衛一再說旅遊沒問題的情况下,美國沒有警惕病毒從歐洲傳入。歐洲正是重災區紐約的主要病毒來源。

不是總統想封關就封  須足夠理由

有人或反駁,既然美國可不顧世衛反對照樣對中國實施旅行限制,卻為何把不對歐洲實施旅行限制怪罪到世衛頭上?

這確有美國自己的疏忽,但世衛的責任同樣不小。美國和很多民主國家一樣,不是一言堂,不是總統想封就封。每一項公共政策都必須得到足夠理由支持。封關直接影響經濟,甚至引來「歧視」批評,必須有足夠理由才能下決定。

中國在武漢「一夜封城」,正如《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所言,「是震耳欲聾的警告」。正因如此,美國對中國封關較容易得到國內支持。但即使這樣,國內「歧視」的批評也不少。歐洲國家沒有「一夜封城」這個「震耳欲聾的警告」,歐洲又是美國的盟友,來往密切,美國要對歐洲早早封關自然不容易獲得支持。

香港和台灣民眾由於了解沙士的危險,也了解中國,對世衛淡化危險多不屑一顧,但也會因此看輕世衛在其他地方,尤其是西方的影響力。在美國,「世衛如何說」是在公共媒體最常出現句子。「連世衛都說不需封關」「可以正常旅遊」,不就是反封關人士最有力的理由嗎?

事實上,特朗普對歐洲宣布封關是3月11日(正式實施是13日晚),這比譚德塞建議取消不必要旅行還早兩天。當時特朗普被媒體大罵,其中的論據之一就是世衛不支持旅遊限制。可見特朗普行動不能算太慢。如果真的跟足世衛指示,美國現在恐怕死人還要多幾萬。

多國認為未是清算世衛時候

因此,特朗普宣布可能終止捐助世衛,要求世衛承諾調查和改革,這固然有「出一口烏氣」、「甩鍋」和競選的思量,但客觀而言並不過分。

在譚德塞掌權的世衛下,世界爆發約570萬人感染、約35萬人死亡(至5月28日)的超級瘟疫,誰敢拍心口說一句,譚德塞和世衛一點責任都沒有?

然而,雖然同樣傷亡慘重的歐洲國家和南美國家對世衛不滿的大有人在,但美國的號召幾乎無人響應。這是因為特朗普平時把盟友都得罪遍,這次炮轟世衛又「有破壞沒建設」,沒有提出替代世衛的方案。加上現在疫情當前,世衛工作還很重要,很多國家都認為還不是清算世衛責任的時候。

這也反映在世衛大會上,各國不願在這時過多指摘世衛,紛紛表示支持。當然,中國也下足工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講話,呼籲「合作抗疫」,表示「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大手筆包括:兩年內捐獻20億美元、保證醫療產品供應暢順、中國開發出來的疫苗將是「全球公共產品」、加快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等。每年1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中國年度捐獻金額(約5700萬美元)的17倍,對美國斷供後囊中羞澀的世衛是雪中送炭。受災國家還需要中國提供防疫用品。若中國開發出疫苗然後無償或以成本價貢獻給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也足以讓各國興奮。之所以着重談非洲,不是非洲疫情最嚴重,而是中國要拉住非洲國家對抗西方國家。可見,無論在「泵水」還是在外交上,中國都深思熟慮。這也解釋了為何世衛大會把台灣參加問題推到年底的實體會議才處理。

疫情過後  圍繞世衛攻防戰將更激烈

歐洲國家主導起草的決議獲得一致通過。焦點有二:第一,要求譚德塞繼續跟其他組織和國家一起,調查病毒的動物起源和如何進入人群傳播的途徑,包括實地調查。中國一直拒絕外國進入中國調查病毒起源,但調查病毒起源並非無理要求。決議沒有針對中國是給中國面子,中國也不得不稍作讓步。第二,要求譚德塞盡快啟動獨立和全面的調查和檢討包括世衛在內的全球應對措施。譚德塞承諾會「盡快在合適的時刻展開」。但由於啟動調查是譚德塞主導,他只說「盡快」,不說何時才是「合適的時刻」,給他拖下去的藉口。這顯然也是先放他一馬。

世衛大概會先敷衍特朗普,讓雙方可有下台階。但可肯定,疫情過後,圍繞世衛的攻防戰將進一步激烈。

作者是旅美歷史學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