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北京與港人 誰應更怕「攬炒」?(文:孔誥烽) (09:00)

人大強推港版國安法。這個消息一出,引發各界嘩然,股市插水。2003年北京在強大民意的壓力下擱置23條立法,之後17年,我們每隔一段時間,便聽到北京要求港府重新啟動23條立法的消息。這證明直到最近,北京都一直傾向要求香港自行操刀閹割被北京視為危害國安的自由。這樣外國要以此為由取消承認香港自治地位,相對困難。

現在北京繞過23條、港府和立法會,直接通過人大操刀立法,是一個思路的急劇轉變。這個轉變反映了北京在《逃犯條例》修訂因為社會巨大反彈和香港商界盟友不積極護航,甚至或明或暗地反對而失敗之後(當年23條也是這樣失敗的),已經對自己在香港,包括公務員、商界甚至建制政黨失去信心,無法承擔23條立法再失敗的巨大風險。這等於宣布了北京一直依賴講廣東話的本地保皇力量的間接管治模式,正式破產。

激化抗爭 不可管治風險大增

由北京直接進行國安立法,從技術的狹窄角度說是萬無一失,但從更廣義的全球政治經濟大局看,卻是高風險豪賭。溫和泛民一直主張要走與中共妥協路線的理據,乃是就算他們一事無成,起碼也可以保護一國兩制下仍然剩下的自由。這種觀點,近年被主張全面抗爭的年輕人攻擊和譏笑。後者看到的,是就算溫和派多謹小慎微,香港僅有自由的全面消失,已經發生,所以要爭取仍可抗爭的時間和空間抗爭,極大化對體制的壓力。

2014年佔領運動之後溫和派領袖被捕和被監禁,立會議員與參選人被取消資格,再到去年的逃犯條例修訂,均使溫和派與抗爭派在市民中的影響力此消彼長,甚至孕育出聲勢日大的「攬炒」主張。現在北京展開直接統治,無疑是讓仍然主張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尋找自由空間的溫和派顯得更加可笑。

北京可能研判,強大的警暴,已經成功將抗爭者遏制住,更強硬的鎮壓也不會導致大亂。這個研判,恐怕只是自欺欺人。北京在去年敢推逃犯條例修訂,本來也是判斷2014年後的大鎮壓,已經消解了反對力量。結果由「送中」立法引爆出北京始料不及的強大反抗。現在北京直接訂立國安條例的重手,將令溫和民主派的運作空間消滅,將民意繼續往抗爭者那邊推。這會否激化在疫情減退後已經蓄勢待發的新一波抗爭,引領香港進入像巴勒斯坦和當年北愛爾蘭的長期衝突不可管治狀態,實在是一個大問號。

引發美實施局部制裁  進一步圍堵華企

北京可能覺得,攬炒只是港人損失,北京不怕。但抗爭者的攬炒觀點,認為香港抗爭與鎮壓的螺旋升級,除了令香港變得不可管治經濟不穩,更將會迫使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對香港實行制裁,甚至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直接危害香港作為中國唯一離岸金融中心和中國唯一能進口敏感高科技地區的地位,讓中國企業、政府、權貴承受代價。

去年「反送中」抗爭與警暴相互升級,畫面無論多混亂,從房地產與股票市場的表現來看,還未導致真正攬炒。但美國真的火速訂立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裏面還加入了與香港民主和人權沒有直接關係的、防止中國利用香港繞過美國出口管制的條文。這為將來美國因應中國鎮壓香港升級,改變對港政策,打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作好了準備。

美中關係,本來已經在迅速惡化。在全球大瘟疫之中,美國民意的反中情緒高漲至歷史新高。爭相攻擊對手對中國軟弱,表示自己才是堅定的制中戰士,已成今年美國大選的一個關鍵主題。在美國國務院提交年度香港報告和中國宣布要訂立港版國安法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已經史無前例地明言,北京對香港的鎮壓,令美國愈來愈難認證香港的自治狀况,發出美國可能改變香港政策的強烈信號。上周白宮更發表了《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報告,表明要結束過去40年的對華友善接觸政策,並轉向全力遏制中國的路線。香港對美國來說正是一個很適當的着力點。

最近美國國會正在審議針對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新法規。法案已在參議院獲得兩黨共識毫無異議地通過,現在正進入眾議院審議程序。這個新法實施後,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大企業恐怕會被迅速除牌。可能即將失去美國金融市場集資渠道的中國企業,將更依賴香港這個離岸金融中心。若美國趁這個時機停止承認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痛擊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對中國經濟的打擊絕不會小。

當然,美國因應北京準備在港實行直接統治,可能不會一口氣全面改變香港政策,而會通過局部對港施加制裁向北京示警。例如,華府可以將禁止出口敏感高科技到中國大陸的出口管制,伸延到香港。這樣對香港一般民生不會帶來太大影響。但中國高科技公司在香港這個後門成立,用來輸入和研究各種受管制科技硬、軟體的實驗室和窗口公司,便要關門。這種做法,亦與華府現在全力封殺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政策,十分一致。

是重拳還是黃蜂尾後針?

在政治上,北京對香港的鎮壓,其實有沒有國安條例,都已經愈來愈窒息,分別只是鎮壓是由在不少市民眼中已經失控的香港警察執行,還是由不少市民認為本來已經在香港暗地運作的操北京話國安走上地面執行。

但在經濟上,假使有一天美國真的要全面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香港因此失去中國離岸金融中心的功能,對一般市民是禍是福,還說不定。長期以來,香港民生問題的一個根源,便是過度依賴壟斷金融和房地產的單元經濟結構。若香港少了來洗白的黑錢、來香港獲取香港身分再跳去西方的權貴,和在香港炒賣房地產和股票的各種熱錢,香港房價租金下滑,經過一輪陣痛,香港經濟轉化成不少香港人嚮往的台灣南部城市那種以自主、草根小企業和本土消費為主體,並非不可想像。

北京出重拳建立全面管治權,好像很黑暗,但這一擊,也可能是絕望的黃蜂尾後針。香港將在將臨的混亂中向下沉淪,抑或向上提升,便看港人是否已經煉成鋼鐵的意志與樂觀的主體意識了。

作者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