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是非豈能論利弊(文:鄧飛) (09:00)

今屆中學文憑試歷史科其中一條有關20世紀初的中日關係題目弄得滿城風雨。教育局長楊潤雄馬上召開記者會,回應稱試題具引導性,不符課程目標,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因此決定取消這條試題。同時,教育局會派員到考評局了解出題及審批機制。各界正待考評局開會後的處理方法,特別關注局方如何減低對考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應取消試題三大理由

若從考試題目本身而言,確實有三大理由應該取消。第一,該段時期中日歷史主旋律就是日本侵華,侵略對中國帶來一個巨大的人命損失,任何的「利」也無法抵消,這個是人命攸關的價值判斷。題目居然要求判斷「利多於弊」,硬要考生思考所謂的「利」,只會慢慢引導他們以功利判斷涉及人命的問題,誤導下一代認為日本對中國經濟提供發展,就可以淡化侵略造成人命傷亡的過錯,完全扭曲做人應有的價值觀。題目根本在本質上要不得。觀乎近日網上紛紛傳來「二次創作」,例如「1939-1945年德國對猶太人是否利大於弊?」、「拉登發動9.11攻擊對美國利大於弊?」,說明社會大眾難以接受考題的偏頗。

第二,高中歷史科是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中6個選修科目之一,它讓學生透過探討歷史根源了解人類社會的特質。在3年的研習過程中,歷史科在發展學生的一般人文學科共通能力(如批判性思考、探究能力等)的同時,也着重培養他們的歷史探究技能。考試評估着重學生應認識並了解基本的歷史概念、發展及趨勢外,學生應能掌握分辨事實與見解,辨識偏頗的觀點、隱晦的假設及空洞的論點,及建立確切的歷史觀點與視野,以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有關考題突顯多元價值的理念成為了主導,在不少人文學科,比如通識、歷史科等都以此作為一個教育的方向,逐漸令學生認為其實所有議題都可以用來討論,忽略辨識偏頗、建立正面價值觀的重要性。

第三,日本侵華不是一個具爭議的題目,沒有人會質疑日本軍國主義為中國帶來的傷害。題目現把一個無爭議的共識,假扮成一個開放式的題目,對於正在應考基礎教育公開試的考生而言,是一個陷阱。從這個角度,這不是一個有意義的題目,對考生亦不公道。香港考試壓力沉重,師生為了應付文憑試多年來努力奮鬥,考題不可能亦絕不應設局愚弄考生,浪費無謂時間在拆解本身有問題的考題上,過程中患得患失,影響考試情緒。

應檢視考評局員工守則  疏導考生情緒

教育局已指出會派出一隊熟悉課程和質素監管的人員,到考評局了解文憑試出題和審批試題的機制,及今次準備歷史科考卷的過程中,有否嚴謹跟從機制進行。過去由於保密機制,即使教師亦無法知道相關出題和審題機制,建議考評局應主動交代,以維持考試的公正及權威性。當局亦應檢視目前考評局員工的工作守則,規範其專業道德及言行態度,檢視有問題人員是否適合繼續任職,挽回社會大眾對考評局的信心。當局亦應疏導考生情緒,尤其中史科快將開考,確保不會再次遇到類似情况。

推動國民教育  嚴格教授正確史實

更重要的是,香港教育已到了必須旗幟鮮明地推動國民教育,嚴格教授正確史實及法治觀念,鞏固價值及品格教育,展現教育專業的時候了。要結束社會人士對教育界的批評,業界應先捍衛教育專業,傳遞正確知識和人生價值觀,好讓下一代健康地成長。

作者是教聯會政策發言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