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立法會選舉的「操控菜單」23式(文:陳家洛) (09:00)

中文大學的黃偉豪教授上星期在本欄分析9月舉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的危與機,當中特別指出國家機器操控選舉過程和結果的手法層出不窮,叫大家不要低估「操控菜單」(menu of manipulation)在選舉中發揮的破壞力。

思考拆招  不要只為參選資格收斂言行

無疑,在習近平時代對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權」的指導思想下,沒有什麼可以勸阻北京的政治鬥爭路線。假使民主運動取得過半議席,惡劣的情况不會止於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委任「臨時立法會」來執行北京指派的任務,包括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取締立法會內不聽話的議員,很可能還包括北京宣布緊急狀態,直接接管香港。但因為一些極端的鎮壓手段必然會引起大力反彈,因此引發的反效果令局面更難收拾。所以,這個終局會不會發生,還要視乎北京在其他方面的部署和香港政府操控選舉的能力。本文把選舉分開4個階段(見表),以便大眾思考如何拆招,不要只是為了個別的參選資格去收斂一點言行,改一點口號用詞,而是在於增加政權為了操控這次選舉要面對被發現的風險。

「操控菜單」的定義必須包括可以合法或不合法地進行的操控,不過始作俑者通常都選擇用法律賦予的權力和職能來包裝其政治操作,如果沒有其他辦法,在北京的人大常委會自是隨時候命。其實,我們只需要回顧過去幾次選舉,這「操控菜單」23式中部分已經有事實和案例的根據了。

靠公民敏感度  捍衛民主選舉

香港人對選舉公正公平的要求絕不含糊。試想如果公民社會組織和訓練一個2000至3000人的民間選舉觀察網絡,便可以辨認和記錄各種跟自由選舉背道而馳的行徑,及時發出警告,讓香港人及國際社會知悉香港的選舉狀况。選舉管理委員會(選管會)《2019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報告書》指出,在處理投訴期內有破紀錄的44,947宗投訴,再查看附錄6至8,當中接近一半投訴涉及點票安排(21,335宗),其次是選舉廣告(8983宗),接下來是與投票有關的欺騙行為(2629宗)、投票安排(2313宗)、刑事毁壞及暴力行為(1456宗)。但在投訴結果方面,截至2月7日,在48,739宗投訴當中,成立/部分成立/被檢控的只有4455宗,已作轉介的有4515宗,7245宗仍在調查中,包括513宗由廉政公署調查的個案,絕大部分的投訴已經列作毋須跟進。可惜,選管會沒有將每一宗投訴內容、投訴結果及相關部門決定的理據公開,未有全面和公民社會的持份者通力合作,提高選舉管理每一個環節的透明度。

選管會喜歡強調它是一個「獨立、公正和非政治性的組織,致力確保在任何時候,公共選舉均在公開、公平和誠實的情况下進行」。如果選管會發出選舉活動指引的目的,真的是為了按照公平及平等的原則,為選舉活動制定行為守則的話,早應就附表所述一連串為了干擾公平選舉而可能出現的招數提出遏止的方法。

更甚者,選管會在物色投票/點票站方面可謂失敗。香港的選民登記人數已經超過400萬,但只得600多個票站,反觀只有370多萬選民的歐洲小國克羅地亞就有超過6000個票站,而剛剛在本年1月完成總統和國會大選的台灣,每個票站平均只有1200名選民,而且一間學校已經有多個票站服務選民。現在選管會就立法會選舉活動建議指引作公眾諮詢的重點之一,竟是包括讓一些人可以不用排隊投票,又建議限制點票站內公眾範圍的人數,這些方向均為本末倒置的示範。

在「教育」公眾對各環節的選舉管理工作的認識、培訓約2萬公務員執行選舉、就選舉活動建議指引作一些的改動、努力撰寫選舉報告書之外,負責選舉管理工作的人士應該更重視公民社會對選舉公正的敏感度、判斷能力和跟進方式。選管會應積極考慮世界各地的慣例,歡迎甚至應該主動邀請國際及本地的選舉觀察團隊在觀察9月的立法會選舉前後和選管會及負責選舉事務的人員分享交流,深入了解和研究公眾關注的討論點,以民間的力量和經驗智慧彌補官方主導選舉管理工作的不足之處。

作者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