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香港財赤背後(文:陳景祥) (09:00)

財政司長終於順從民意,在預算案宣布全民派1萬元(18歲或以上本港居民);很明顯,這是政治決定,是政府在民望低沉、管治權威蕩然的劣勢之下,向民意屈服所作的決定。

行政長官和財政司長都多次公開表示過,他們不贊成派錢,但現在不光派,而且不問貧富一律派1萬元,比過去派6000元(2011年)和4000元(2018年)都要多,如果不是政治壓力,本屆政府不會如此慷慨。

大手派錢不能挽回政治劣勢

但是,大手派錢之後就可以挽回政治劣勢嗎?肯定不能。政府派錢通常被說成是收買人心,然而現在政府派錢不但收買不了人心,對改善民望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上周六「紀念」8.31半年,街頭衝突又再出現,可見反修例風波觸發的矛盾,只是因新冠疫情暫時收斂,衝突隨時捲土重來。

除了派1萬元和多項紓解民困措施,今年預算案並沒有什麼「亮點」能引起社會討論。最值得注意的是,預算案預告香港已經步入赤字周期,預計2019/20年度赤字為378億元,明年度則為1391億元,未來5年的預測仍然是赤字。

短期赤字不足懼,尤其經濟衰退時能夠大手筆花錢的只有政府;需要留意的是,香港會否陷入結構財赤。預算案提供的數字是,2021/22年度起4個財政年度的經營帳目每年赤字約500億元,整體綜合帳赤字則介乎74億至170億元之間。

經營帳出現赤字,等於政府入不敷支,經常收入低於經常開支。至於綜合帳赤字較低,按過去經驗,主要是靠地產物業和金融市場的收入,如果政府不再搞「地產經濟」,這方面的收入大不如前,赤字也就很難消除。政府每年在預算案內都說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卻看不見什麼成績。

長期財赤將毁港根基

回歸以來香港一直深陷各種深層次矛盾,社會極不和諧、政府管治舉步維艱,但社會仍然可以保持穩定、治安和秩序運作大致正常,維持這股「底氣」的基礎,正是香港擁有一筆龐大儲備,足以在低稅制不變的條件下,仍然可以開展各項社會福利和大型基建計劃。大陸是「無糧則亂」(中共元老陳雲語),香港是「無錢則亂」,我們沒有條件長期實行赤字預算。

早前因反修例風波香港被評級機構降級,但穆迪對香港的評語是:「政府擁有強勁的財政能力,及具持續性的宏觀經濟能力,令香港能夠應付持續的政治動盪,及在衰退情况下仍能保持社會發展。」可見財政健全及雄厚儲備是香港的重要優勢,長期財赤將會摧毁香港的根基,不可等閒視之。

對未來的展望,預算案預測2021至2024年間,本地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8%,低於過去10年2.9%的趨勢增長。林鄭月娥曾經表示,對過去增長偏低、尤其不及新加坡覺得「不甘心」,但她任內的財爺預算案預估未來幾年增長,連過去10年的幅度都不如,更遑論要超越了。

這次疫情對大陸影響比沙士大得多

說易行難,預算案內綜合了本地和外圍各項因素,得出未來幾年2.8%增長,到底準確程度有多大?外圍因素,以中國大陸對香港的影響最大,當前新冠疫情對大陸會造成什麼影響,專家依然「意見紛紜」,可以肯定的是,這次疫情比2003年沙士的影響要大得多。

中國大陸在2003年的GDP約佔全球4%,現在已達約17%,大陸傷風,全世界都會「打乞嚏」。以旅遊業為例,全球約790億美元產值的旅遊相關產業瀕臨客源中斷風險,特別是依賴大陸觀光客的亞洲和歐洲市場。自大陸禁止團體出境旅遊之後,酒店、航空、零售、賭場等,都面對停頓的困境(參考澳洲經濟學者Warwick McKibbin接受The Guardian訪問,2020年1月28日)。

旅遊以外,大陸在全球多個領域都有重要分量:2018年大陸生產的個人電腦比率佔45%,在大陸生產的智能手機比率則達到65%(台灣聯合新聞網,2月4日);大陸也是全球新車、半導體的最大市場。

今時不同往日,中國現在是出口大國、消費大國,彭博估計大陸首季GDP增長會下跌1.5個百分點至4.5%。新冠疫情打擊大陸,也會令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上周華爾街股市大跌,主因是「投資情緒」受疫情困擾,而中國因素至關重要。

盡快復工  保世界工廠地位

大陸從疫情初起強調要不惜一切抗疫,到現在聲稱不能「搞過頭」,並逐步安排復工,一方面是擔心停產時間太長,會導致大批中小企和民企倒閉。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是世界工廠,停工對全球供應鏈影響尤其嚴重。

《哈佛商業評論》2月28日刊出文章How Coronavirus Could Impact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by Mid-March,指2010年3月冰島火山爆發、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及海嘯、2011年8月泰國水災,廠商都會增加庫存,一般需預備15至30天的供應。現在大陸春節(1月25日)開始停工,如果遲遲未復工,廠商的庫存很快就會見底,很多廠商的生產將要停工。

往美國或歐洲的船期約需30天,如果大陸仍未復工,在春節前付運的貨物在上月底到達後,供應就無以為繼;佳士拿和現代汽車都因大陸的零部件供應中斷,生產要暫停,其他行業相信也會陸續受影響。大陸趕緊復工,就是要避免企業大規模停產。

中美貿易戰打響之後,特朗普即「呼籲」生產線回流美國,這次新冠疫情的「教訓」,會否觸發全球產業鏈大規模跟中國大陸「脫鈎」?西方媒體已經大做輿論,Forbes 3月1日文章Coronavirus Could Be The End Of China As A Global Manufacturing Hub是「代表作」之一,台灣也趁機積極鼓吹「乘勢」把生產鏈引導回台。大陸要安排盡快復工,正是要千方百計避免出現全球生產鏈跟中國脫鈎、保住世界工廠的地位。

京無餘力「照」港  財爺應細算增長率

2003年沙士疫情雖然也重創大陸經濟,但當年沒有中美貿易糾紛,北京可以在疫情過後集中精力恢復經濟,也有餘力推「自由行」助香港迅速復蘇。

現在北京要應付來勢洶洶的美國,還有其他對中國不懷好意的國家「趁你病攞你命」,相信已無餘力「照顧」香港。香港未來2.8%的增長率從何而來,財爺應該仔細計算,不宜一廂情願地「樂觀」!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