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力挽狂瀾 放手一搏(文:王慧麟) (09:00)

在討論預算案之前,若不先分析近日發生的一些事件,就會缺乏一些脈絡,看不通預算案背後的政治計算。

第一,根據香港民研的最新數據,特首的支持率為9%,跌至新低。這是1997年以來,支持率最低的特首。這意味着,連「深藍」的支持者,也離棄了特區政府。

第二,報章有爆,特首辦向北京遞交了疫情的報告。政府至日前沒有否認有關報告的內容。外界大部分集中在報告內如何所謂「謊報港情」(題外話:相信北京有關官員也不會蠢到只看特首辦的報告來研判港情吧!)。但裏面有一個說法值得重視,大意是,特首辦認為,今次疫情如果處理得宜,建制派全面團結,就有機會在9月立法會選舉力挽狂瀾云云。

立會選舉  政府、部分建制念茲在茲

第三,中聯辦主任發表關於抗疫的文章之後,約見各社團。有報道指,他在會面中,提到有反對派要搞抗疫政治化,藉此搞亂香港而要奪取香港管治權云云。這個說法,外界大抵相信,是指泛民藉政府抗疫不濟,挑動社會情緒,劍指9月的立法會選舉。假如上述的說法,是新主任的真正想法,卻未必合乎客觀的事實。因為他高估了泛民的能量。事實上,自去年11月區選之後,不少民主派戰將「意外」當選,其精力已經被地區事務拉扯得泥足深陷,加上內部就9月出選的事項已經打到流血,按現在的內鬥情况,實在看不到泛民9月有何能量,做到所謂「奪取」政權。新主任有此說法,一或是有人以「逢民必反」的一貫思路,以意識形態掛帥,思考香港問題;一或是建制派在去年11月大敗之後,確實有資源不足之窘,現在距離9月選戰只有約半年的時間,需要的選舉資源恐怕比以前更多,此刻藉釋出「泛民要奪權」的說法,刺激建制派上上下下的危機感,讓上至北京、下至本地,所有人都用盡手上的資源(錢又好人脈又好),作「政權保衛戰」。

換言之,上述可見,政府以至部分建制人士念茲在茲的,都是9月的立法會選舉。他們部分人相信,只要政府穩住疫情,建制派團結一致抗疫,之後政府在方方面面刺激經濟,讓香港回復經濟穩定,那麼就可以穩住立法會選情。况且,北京要穩住立法會,先要穩住功能議席。要穩住功能議席,必先要功能組別的選民感受到,政府有特別的照顧。所以,近期的幾次所謂撐企業之舉,給人的印象都是向特定商界行業輸出利益,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此背景下,財爺可做的空間有限。其一,如果還是向功能組別傾斜,市民沒法受惠,那麼只會令市民怨氣向老闆發泄。其二,政府不能太誇大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又或者過分淡化疫情對市民的影響。因為如果財爺講到香港經濟好快陸沉,將令市民即時失去信心,再搶多一次物資。又或者,如果財爺淡化疫情的衝擊,則會被譏為沒有危機意識,缺乏果斷救人及救市之意志,一樣會打擊信心。其三,先前提過,政府高層及建制派某些人士,是希望政府藉疫情穩定後,政府出招穩定經濟,讓人民回到經濟穩定,感謝國家感謝黨又感謝陳茂波,以有助9月的選情。

保商界利益意圖明顯

所以,財爺在預算案第12段,開宗明義說到疫情對香港經濟活動及氣氛有嚴重的打擊,卻轉頭又說,香港經濟基調穩固,疫情過後就能復蘇。不過在其後的段落中,又細說外圍經濟的困難及中美貿易戰的挑戰。我們會問,既然外圍經濟這麼不明朗(中國除外),他又從哪裏看到香港經濟有復蘇的理由呢?之後,他提到預算案的主軸,仍然是所謂「撐企業、保就業」,首先政府將在支持企業方面再加大力度,減免利得稅、非住宅物業差餉、商業登記費和周年申報表登記費,再就電費、排污費及租金等作出減免,之後才提到保障勞工,最後才是振經濟及搞民生。從預算案發言排序上,政府仍是要保住商界利益,意圖明顯。

財爺支持完商界之後,才提出如公屋免租、增加一次性福利支出,甚至全民「回水」一萬元。這操作表面上是要支援各行各業各階層,但對比起政府提到的3次共約600多億元,全力支持企業紓困的做法,這些針對基層及中產的所謂「紓困」措施,速度及力度顯然有所不及。說到底,政府仍是保住企業為最優先,而這些企業就是功能組別內,支持建制派的主要力量。但這些企業拿了政府錢之後,會不會承諾不會炒人(例如至少一年)以保就業呢?天曉得。

說到最後,去年11月區選前,建制派不斷以民生牌、經濟牌來攻堅,結果區選輸得一塌糊塗。今年9月如果又繼續打經濟牌、民生牌,贏面又如何呢?這反而是考驗,打這張牌的財爺,有幾多能量了。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