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香港應該給青年一個美好的願景(文:黎蝸藤) (09:00)

香港深層次的矛盾是什麼?其實,大家都知道,香港騷亂之所以「停不了」,是因為青年問題。香港青年之所以憤怒,是青年對未來失去信心,覺得未來沒有希望。香港青年為何對未來看不到希望?香港政府眼中不外乎「房價高」、「向上流動機會少」之類的經濟因素。經濟問題真的是最主要的原因嗎?事實上,香港經濟總體不差,人均GDP水平高踞世界前列,是深圳的1.6倍有多。房屋問題雖然嚴重,但這個問題在全球大城市中普遍存在,香港樓價之貴雖然世界第一,但上海深圳其實也同樣名列前茅。近10年,大陸大城市樓市飈升的速度比香港更快。深圳平均樓價10年升幅3.2倍,同期香港升幅2.2倍。香港青年面對的房屋問題並不比北上廣深的青年面對的問題更嚴重,但香港和深圳青年的精神面貌卻相當不一樣。

更關鍵是看不到整個香港出路

香港青年看不到希望,更關鍵的原因是看不到整個香港的出路,而不是個人的出路。記得在數月前的一次反修例示威中,一名警察語重心長地對一名被捕的少女說,參加暴動,個人的前途就全毁掉了。那個少女則哭着喊出來:「我不想走出來的!但如果香港沒有前途,我也不會有前途!」。正如記者譚蕙芸寫道:「這句話的重量,如石頭般擊進旁觀的記者的心裡(裏)。我們這些大人,是不是做得不夠好,要年輕人覺得,把自己整個生命押在香港的前途裡?」(註1)

現在的青年成長在回歸之後,親身體會到香港最近十幾年來的各種每况愈下的「禮崩樂壞」。他們的不幸在於,他們能通過各種資料回望他們不曾生活過的經過美化的「昔日香港」,但舉目遠眺,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五十年大限」。在他們看來,未來的日子已注定沉淪,沒有最差,只有更差。香港青年對未來的想像可能與我們不一樣,也未必正確,但那是他們心中的真實感受。

對正義、美好未來追求  遠在錢之上

香港青年對將來沒有信心,一個重要原因是香港青年對國家沒有太大的認同感。祖國再強大,香港青年也無法從內心分享光榮。在佔中後,筆者曾在《明報》發文論述過,香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爭取年輕人的認同感才能「人心回歸」(註2)。認同感是一個很內心的事物,不能靠高壓,不能靠灌輸,否則最多只能「口服」,如何能做到「心服」?

無法爭取認同感,就只能庸俗化地簡化為「錢」的問題。可是,不妨撫心自問,你年輕時會這麼關注錢嗎?年輕人有很遠的路要走,對他們來說,遠大的理想、對未來的想像才是最重要的。他們對正義、對一個美好的未來的追求,遠在錢之上。錢可以慢慢掙,卻很難容忍眼前可見的不斷褪色的未來。而偏偏,政府描繪的「大融合」的藍圖中「錢」就是最大的主打項目。可是,即便大灣區「錢景」再燦爛,香港青年就像金庸小說《白馬嘯西風》中那位倔強的女主角:「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最重要是社會尊重青年  捨此談何對話?

對此,除了和風細雨式的耐性說理,也有賴社會各界可齊心合力與香港青年對話,尋求共識,為我們的未來打造他們覺得有希望的藍圖。但目前最重要的,還是社會要尊重青年。如果連尊重都沒有,還談何對話?

香港的反修例風波是史無前例的複雜的歷史事件。但一些人偏要用非黑即白的「一刀切」地分析,更有人以過分的負面態度對待參與其中的青年:說年輕人「收錢辦事」,說年輕女孩是「慰安婦」,更有說要放棄了兩代人。這些言論都令人由衷地難過。香港這兩代人總數不下幾百萬,把他們統統「放棄」掉?這和「留島不留人」有何分別?

歷史事件不應該這樣分析。五四學生一直被奉為青年的楷模。五四青年火燒趙家樓,怒毆「賣國賊」,是不是違反法治,是不是罪惡滔天?但經過100年了,我們還認為,他們是青年的楷模。每年都有五四青年節,要牢記五四精神。這是為什麼?

年輕人那團火得正確引導  仍是社會財富

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中的人,要看大節,找閃光點,不能光聚焦於不足。五四青年的閃光點就是青年把國家的命運和自己的命運連接在一起,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命運,換取國家的命運。這正如辛亥革命的義士、北伐戰爭中的黃埔青年軍、解放戰爭中的年輕解放軍戰士、朝鮮戰爭中的志願軍一樣。這是一種偉大的情操。

香港青年現在做着可以類比的事。我(們)認為他們的方向不對,做法不可取,但他們的熱情不應被抹煞。正如對以上的革命和戰爭,站在不同立場上看永遠存在不同評價,但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否認革命者和戰士的人格。

年輕人不總是對的,但年輕人心中的那團火,永遠是值得珍惜的地方。他們有違法的地方,有做得不對之處,但那團火只要能引導到正確的地方,依然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寶貴財富。

港府應有勇氣檢討  考慮大部分案件特赦

香港「一九暴動」已超越「六七暴動」,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嚴峻的時刻,也必將成為香港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折點。香港面臨沉船危機,可幸尚未到回天乏力之際,關鍵是社會須盡快走出偏執的對抗思維,重新團結青年,重新找到「救香港」這個共同價值。而要攜手「救香港」,就必須給青年一個他們可以認同的願景。

香港政府應先行一步,有勇氣檢討自己的不足。檢討應該是認真的、有誠意的,不是流於表面和口頭,敷衍了事;而且應盡快進行,不能拖拖拉拉。檢討非一定要等到「止暴制亂」後才做,也不一定要獨立調查委員會或獨立檢討委員會,完全可以政府首先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

香港政府應該認真地考慮對絕大部分案件採取特赦或減輕刑罰的選項。特赦不是違反法治,否則《基本法》中何必有特赦條款?律政司雖然刑事檢控不受干涉,但同樣有主動少起訴或用輕罪起訴的先例。特赦不是縱容違法犯罪,而是讓香港社會可有一個重新出發的新起點。

一些香港人要理解,在香港已回歸中國、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後,香港不可能獨立;不應無視中央政府堅持領土不容分裂的立場及在國家安全上的合理憂慮。同時,中央也應該有廣闊的胸懷,相信香港人,相信香港青年;有遠大的目光,盡快解決「五十年大限」,讓香港人長久地享有一國兩制,許香港青年一個長遠的、繁榮的、自由的未來。

註1:bit.ly/2Fq7uHS

註2:bit.ly/36saaAH

作者是旅美歷史學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