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黃色經濟圈」論述 勿墮建制派圈套(文:陳帆川) (09:00)

元旦大遊行為「反送中」運動延續到2020年揭開序幕,但即使五大訴求不變,抗爭行動在新一年也必然要變。被視為長期戰線的「黃色經濟圈」,最近遭建制陣營接二連三地批評,到底它是偽命題,還是新出路?

建制陣營對「黃色經濟圈」窮追猛打,可能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網民所普遍認為的,「黃色經濟圈」將對建制陣營構成實際威脅,所以建制陣營要將其扼殺於萌芽。第二是建制陣營根本將「黃色經濟圈」當笑話看,所以刻意引導輿論,將香港人的焦點轉移在這個毫無意義的偽命題上。

「黃色經濟圈」討論了這麼久,其實尚未有完整方案。吹捧它或是詆譭它,皆言之尚早。它跟反送中許多行動一樣,屬於實驗性的抗爭手段,只能在實踐中測試效果。但在測試階段,相關論述已非常混亂,很多人將「黃色經濟圈」裏頭的不同概念混為一談,甚至被建制陣營牽着鼻子走。

毋須將「裝修」跟「黃圈」相提並論

目前「黃色經濟圈」的論述裏,涉及的行動有3個。第一是光顧「黃店」,第二是杯葛「藍店」,第三是破壞「藍店」。不過光顧「黃店」的人,其實不一定會刻意查證「藍店」;杯葛「藍店」的人,也不一定會查找「黃店」;而絕大部分人,根本不會闖入並破壞「藍店」,因為很多香港人就是不參加暴力抗爭,才想要發展「黃色經濟圈」,以延續「和理非」的力量。

所以,建制陣營三番四次將「黃色經濟圈」跟破壞商店的事混為一談,只是想抹黑「黃色經濟圈」。示威者即使不跟破壞店舖的黑衣人割席,也毋須將「裝修」跟「黃色經濟圈」相提並論,否則就中了對家設定的輿論圈套。

至於「黃店」的定義,目前太廣闊。老闆說過一兩句支持抗爭的說話,是黃;職員在某年某月派水給示威者,是黃;店舖在半年裏參加過一次罷市,又是黃;facebook專頁分享過批評警隊的新聞,都是黃。「黃絲」依此準則來消費,雖然可以激勵商家表態,但未必可形成理想中的經濟圈。

賺錢之餘有社會使命  視為營運方針

「黃色經濟圈」的出發點,是讓「黃店」賺「黃絲」的錢,再將部分盈利轉移至償付抗爭活動的開支,包括支援被捕者。「黃店」不止是有一個「黃絲」老闆,而是應該像社企一樣,在賺錢之餘有社會使命,並視之為營運方針。

要發展可持續的「黃色經濟圈」,不能叫有心人割肉餵鷹做義工,也要提防投機者「吃人血饅頭」「發國難財」,過程中,還要面對建制陣營在明在暗的挑撥離間,以及當權者藉「嚴正執法」來打壓。這些,才是「黃色經濟圈」要面對的問題。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