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當香港成為黑天鵝(文:陳智傑) (09:00)

回望去年,相信最讓全球意想不到的「黑天鵝」,大抵便是香港。其中最為新鮮的事,是「和勇不割」的理念:即使如何不認同破壞交通、放火、「裝修」和「私了」,都不會跟「前線勇武」割席。這種對抗爭手法近乎去到「無限包容」的心態,是香港社會運動發展中從未出現過的現象,亦是社會運動研究中難得一見案例。

社會運動,往往面對溫和派和激進派之間的路線之爭。當中最主要的政治判斷,是市民大眾到底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去讓抗爭者實踐其目標。溫和派會顧忌民眾的生活和生計,會擔心傷及無辜,並將焦點放在「見好即收」、「留得青山在」等長遠政治計算。激進派則或多或少都有「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想法:只有讓全民都覺得再不抗爭就死路一條,奮力一搏,抗爭才有勝利的希望。這跟如今大行其道的「攬炒」主張有異曲同工之妙:社會已無希望,建制亦難修補,故要「大破」才能「大立」。

黃色經濟圈進一步把「和」「勇」結合

當社會運動爆發一段時間後,就會面對行動升級的問題,這便是溫和派和激進派出現路線之爭的時候。激進派往往責難溫和派出賣社會運動,自私自利,不願付出抗爭代價,沉醉於跟政權談判,只着眼於黨派的政治利益等。而溫和派則認為激進派「有前無後」,不顧大局,不懂得「寸土必爭」的「政治陣地戰」,行動過激影響百姓生計,以至脫離群眾而不自知。

然而,香港自去年中爆發的示威和抗議活動,則把「和勇不割」和「兄弟爬山」的口號化為現實。現在民間社會推動的「黃色經濟圈」,則進一步把「和理非」和「前線勇武」結合起來:若「前線勇武」一旦「失手」被捕,又或有人因參加社會運動而失去生計,「黃色經濟圈」便會發揮作用,透過「和理非」所組建的社會網絡,讓「前線勇武」得以繼續生活。「黃色經濟圈」可謂是一種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用以「對冲」參與社會運動的「風險」,亦是「和勇不割」的最新「代表作」。

2016至19年  「泛民」「本土」漸行漸近

學者李立峯最近於國際學術期刊撰文(註),闡釋香港自反修例運動以來「和勇不割」的政治理念。文章引述了兩組民意調查數字,頗具學術及政治參考價值。首先,是「泛民主派」(democrats)和「本土派」(localists)由2016至2019年間如何漸行漸近。「泛民主派」和「本土派」,可謂是「和」「勇」於香港的政治載體。文章節錄了於2016年7月、2017年5月及2019年3月的民調數據,顯示了自認是「泛民主派」和「本土派」的受訪者,如何評價「泛民主派」和「本土派」的表現(10分為滿分)。其中最重要的分析,是「泛民主派」和「本土派」如何評價自己的陣營和對方陣營:評價差距愈大,則愈傾向「和勇分割」;評價差距愈小,則愈傾向「和勇不割」。

數據顯示,自2016年中至2019年醞釀反修例運動其間,「泛民主派」和「本土派」都對對方陣營的評分有所增加,其中本土派受訪者對泛民主派人士的評分,更由2017年5月的4分增至2019年3月的5.01分。同期,「和」「勇」兩派對己方和對方的評分差距亦明顯收窄,其中對泛民主派人士的評分差距小於對本土派人士的評分差距。

由2016年旺角騷亂起,香港政壇曾有「三分天下」之勢,泛民主派和本土派於選舉中分庭抗禮,不時惹起讓建制派「漁人得利」的憂慮。然而至去年年初,香港民情原來已悄悄然醞釀出共抗北方的「孫劉聯盟」。究其原因,一方面泛民主派在多年掙扎後,已出現新陳代謝:如今的泛民主派議員相較於他們的前輩,更貼近公民社會、更貼近本土思潮,並於社會運動中走得更前。另一方面,本土派及其他傘後社運團體,亦開始步入議會、學習社會建制的操作。自2014年佔領運動及2016年旺角騷亂後的所謂「社會運動低潮」,恰巧讓「泛民主派」和「本土派」走近了,為「和勇不割」造就社會條件。

8月初「區區開花」  「和勇不割」迅速發酵

及後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和勇不割」之風也迅速形成。李立峯的文章蒐集了2019年8月4日、10日、11日、13日和16日於香港示威現場所取得的民調數據,發現認同「不篤灰、不割席」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這兩組口號的百分比,由約六成半急劇上升至82%和78.8%。短短兩星期內有如此驚人的升幅,足證8月上旬是「和勇不割」成為示威者共識的關鍵時刻。文章同時引用網絡的「爬蟲數據」,指出在「連登」討論區中,「核爆都唔割」這關鍵詞的出現頻率,於8月中旬達至最高峰。

去年8月上旬,香港社會正因去年7月底元朗「7.21」事件(大批白衣人無差別地襲擊途人,大量市民報警求助不果)而盛怒難平。此外,反修例運動亦於去年7月初由港島區漸漸蔓延到全港社區,讓大量本來沒有參與社會運動的居民也親身體驗警民衝突、催淚煙和火光處處的震撼。去年8月上旬,正是反修例運動步入「區區開花」的關鍵階段。警民衝突及騷亂席捲全香港,不單沒有嚇怕溫和派,反而讓溫和派加速倒向激進派,使「和勇不割」之勢迅速發酵。相信,這是政府及各政界中人始料不及的「黑天鵝」。

所謂「社運低潮」或讓建制鬆懈誤判

黑天鵝,是一種永遠要人驀然回首才會看見的神獸。整個社會,包括社會運動的參與者,相信都對香港社會運動能發展到如此「和勇不割」感到意外。反修例運動所引發的警民衝突及騷亂,固然意外地讓溫和派及激進派兩翼合流;然而,由2016至2019年初的所謂「社運低潮」,也許亦讓官府、建制精英及親北京力量稍為鬆懈,誤判由2014年佔領運動及2016年初旺角騷亂所引發的民氣已徐徐消散。如今驀然回首,香港已如隔世,再也回不了頭。

註:Lee, F. (2019). Solidarity in the Anti-Extradition Bill movement in Hong Kong. Critical Asian Studies, DOI: 10.1080/14672715.2020.170062

作者是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