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眼
日期:2023年12月8日
攝製12年 今日香港故宮首映 紀錄片追尋張大千海外足迹
(張宗達提供)

恐龍的藝術世界

【明報專訊】石頭般的蛋裂開來,小恐龍從窩裏出生了。首次睜開眼看世界的牠,呆呆鈍鈍,被外界的 ......

(2023年12月8日)

藝君子劇團「植物思人」系列最新劇作《植物人》,從韓江小說《素食者》及盧梭散文集《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獲取靈感。左起:黃釗鑫、陳頴璇、黃呈欣、郭翠怡。(朱安妮攝)

噩夢醒來不再吃肉? 他者視角觀「失常」 「植物」狀態思人生

【明報專訊】從連場血腥噩夢醒來,她,決定不再食肉。韓國作家韓江得獎小說《素食者》筆下女主角 ......

(2023年12月8日)

資深攝影師鮑皓昕近年陸續推出回顧攝影創作的合集,《末代皇帝‧幕後剪影》中的照片,是他最記掛的一套。(馮凱鍵攝)

「醇親王」出版攝影集 記《末代皇帝溥儀》片場光影

【明報專訊】帶着當代的眼睛看藝術,總會想着尋找畫外音,想問這個,與那個,會不會是種象徵。在 ......

(2023年12月8日)

「生命如棋」遊戲與藝術互動展設多款卡牌遊戲。(作者攝)

Friday Planner:邊睇邊玩

【明報專訊】試過邊睇藝術展,邊玩遊戲未?新蒲崗藝術空間Mooroom正舉行「生命如棋」遊戲 ......

(2023年12月8日)

細賞光影--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以光為主題的專展,敘述近200年來跟光相關的藝術作品,現於日本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展出。圖為John Brett作品The British Channel Seen from the Dorsetshire Cliffs(1871)。(嚴嘉栢攝)

200年藝術光彩 照亮大阪黑盒

【明報專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聖經》的神創造天地以後,因為世界混沌黑暗才有 ......

(2023年12月8日)

Wim Delvoye的Cloaca Professional(作者提供)

【荷伯特】澳洲地底奇館

【明報專訊】和家人從香港飛到墨爾本再飛到塔斯曼尼亞,看過可愛的袋鼠和袋熊,這旅程最後一站是 ......

(2023年12月8日)

滑鐵盧橋的毛孔(作者提供)

【東京】莫內的毛孔

【明報專訊】早前在《藝術的毛孔》一文中提及過日本人使用望遠鏡之無上限,特別是見過阿伯很ch ......

(2023年12月8日)

錢謙益藏癭木靈芝筆筒(作者提供)

【台南】香港的柳如是 台灣的錢謙益

【明報專訊】9月時香港話劇團上演劇目《親愛的‧柳如是》,由潘惠森老師編劇,黃慧慈飾演柳如是 ......

(2023年12月8日)

巴黎奧運2024吉祥物(作者提供)

【巴黎】法國奧運 大戰塞納河畔書檔

【明報專訊】巴黎奧運2024的氣氛逐漸濃厚,在Les Halles(市中心的大型商場)已經 ......

(2023年12月8日)

「率土之濱」8周年新嘗試——首次採用純民樂編曲,並找來香港中樂團合作演奏遊戲配樂及出演「率土之濱同慶日音樂會」(圖)。(受訪者提供)

遊戲×香港中樂團 跨界合奏三國史詩

【明報專訊】音樂在遊戲體驗上舉足輕重,節奏快慢、旋律起伏都會影響玩家投入程度。試想像,當你 ......

(2023年12月8日)

面向西北方的建築立面,可見Timmerhuis由下而上,逐漸以格狀向內退入。(作者提供)

商住集一身 原引入市政服務 荷蘭「添馬艦」迷失剩軀殼

【明報專訊】從荷蘭鹿特丹中央車站向東走,不到10分鐘便會到達市政廳。在市政廳與運河之間,一 ......

(2023年12月8日)

原研哉獲頒「DFA亞洲設計終身成就獎」,但他認為以往做的設計沒什麼了不起,他的成就將從現在開始創造。(朱安妮攝)

愛在旅行覓靈感 原研哉憑「空」設計 膺DFA終身成就獎 稱代表作在未來

【明報專訊】剛走進西九自由空間「盒仔」,便注視到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原研哉的身影。他一頭銀白 ......

(2023年12月8日)

《花毯上的側臥裸女》 作者:常玉(1895至1966) 規格:油彩,畫布,81×130厘米 創作年份:1929年 估價:1億至1億5000萬港元 成交價:1億8737.5萬港元 特色:常玉筆下的裸女畫多年來也被藏家認為是千金難求。這幅側臥裸女畫精妙之處並非其搶眼的臀部肌肉,而是那顆眼睛(拍賣行提供)

常玉名作逾1.8億元成交 秋拍畫上完美句號

【明報專訊】常玉、草間彌生、奈良美智、George Condo、趙無極、劉野等名家的作品, ......

(2023年12月8日)

《秋山夕照》 作者:張大千 創作年份:1967年 規格:潑彩紙本,鏡框,194×104厘米 估價:待詢 特色:當今最完整、品質最佳的張大千書畫私人收藏之一,市場期待此作打破張大千潑彩山水畫的拍賣紀錄(拍賣行提供)

張大千潑彩夕照破格

【明報專訊】香港蘇富比推出「梅雲堂藏張大千畫──不負古人告後人」專場拍賣,21幀張大千重要 ......

(2023年12月8日)

香港大學鄉村互助自理團隊的《曉看天色》每張照片均寫上提供相片的村民名字、拍攝地點與時分,湊近細看,可見颱風後的天空、從其他島嶼攝下的滘西等,他們即使生活在此地多年,仍看不厭眼前的景色,照片宛如一幀幀給滘西的情書。(馮凱鍵攝)

藝遊西貢海 解鎖新地點 村民「情書」導賞滘西

【明報專訊】位於西貢內海的滘西洲與糧船灣,昔日缺乏直達村落的街渡,除非包船或遠足,一般遊客 ......

(2023年12月8日)

木工團隊MADE和水墨畫家沈君怡創作涼亭《畫梓》,木亭瓦片取自附近倒下的朴樹製成,讓大樹以另一形式為村民與遊客遮蔭。屏風有如一張「原稿紙」(右圖),書寫有一首七言圖像詩,繪出鹽田梓的自然與人文風景。(大會提供/張淑媚攝)

鹽田梓「石陣」接通天地

【明報專訊】藝術品不止散見於新增的兩個地點,鹽田梓今年亦增添3件藝術裝置,邀請遊客重臨此地 ......

(2023年12月8日)

2023年12月4日
童童演出其間,舉手投足都有媽媽王菲的影子。(林祖傑攝)

竇靖童台風充滿媽媽王菲影子 唱《大開眼戒》送驚喜

竇靖童(童童)昨晚(3日)到中環海濱「Clockenflap」音樂節演出,獲大批粉絲到場支 ......

()

2023年12月1日

日德為港獻計 門常開滋長文化

【明報專訊】「開眼」來到第10期。在報道香港藝文動態和分析文化脈絡外,也想了解各界持份者對 ......

(2023年12月1日)

楊東龍《三重:西環邨平台》(朱安妮攝)

謎之多重

【明報專訊】觀畫有時像玩遊戲。藝術家灌注多重意義入畫,但未必有絕對答案,由觀者自行發掘想像 ......

(2023年12月1日)

現實中的黃梓樂自信開朗,他自言除了不擅長彈鋼琴,跟角色有傑沒太多共通點,代入有傑時曾難以感同身受。(黃志東攝)

嘆難代入《年少日記》角色 黃梓樂細琢劇本學喊戲

【明報專訊】第一次見到憑電影《年少日記》入圍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童星黃梓樂,是在荃灣某戲 ......

(2023年12月1日)

電影《但願人長久》改編自導演祝紫嫣同名短篇小說,她既是編劇和導演,又飾演電影中成年後的姊姊林子圓。(黃志東攝)

《但願人長久》自編自導自演 祝紫嫣細膩演繹漂泊新移民

【明報專訊】「你覺得人與人之間會不會長久?」祝紫嫣是電影《但願人長久》編劇、導演和演員,相 ......

(2023年12月1日)

斯里布特《沒有地方》,邀請泰北無國籍的撣族人小孩透過刺繡分享故事,並支付他們日薪;同時邀請泰國公眾參與縫線,連繫泰國裏的難民與大眾。(圖:主辦單位提供)

紡織反思權力 泰藝術家繡出非主流聲音

【明報專訊】藝術家有很多種,有些認為藝術是為了藝術本身,有些認為藝術是要介入社會,泰國紡織 ......

(2023年12月1日)

陳靄凝的首次書法個展《凝神靜慮》,有個人情志的抒發,也重傳統書道的闡釋。(作者攝)

Friday Planner:凝神賞書法

【明報專訊】深水埗近年蛻變成文青聚腳地,儘管惹來士紳化爭議,但幾年以來社區互助發展的討論日 ......

(2023年12月1日)

在台北雙年展中,藝術家王衛挑選展覽地台北市立美術館一處不起眼的景觀,用馬賽克磁磚砌成同一景象的磚牆,名為《鏡子》。磚牆置於展覽入口,成為觀眾不能避免看見的景象。(藝術家及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台北觀「小世界」 探索「大世界」

【明報專訊】走到異地偶遇友人,不免嘆句世界真細小,「但其實你說世界很小,同時在說這個世界很 ......

(2023年12月1日)

黃慧心展覽「待在一旁的肖像」。(作者提供,黄百亨攝)

【香港】痛苦的影像

【明報專訊】最新一輪以巴衝突展開之時,網絡充斥着死傷、頹垣和痛苦的影像,有好一陣子我要擺開 ......

(2023年12月1日)

「ONLY NEWS PAPER」展覽展出120種報紙。(作者提供,長谷川健太攝)

【東京】觀眾的二三事

【明報專訊】(編按:續11月17日〈短音〉) ......

(2023年12月1日)

Marina Abramović & Ulay作品Rest Energy。(作者提供)

【倫敦】當代行為藝術的頂點

【明報專訊】在倫敦,幾乎所有的藝術博物館例如Tate Modern、Tate Britai ......

(2023年12月1日)

在休斯頓手織協會的會議上,DeeDee Woodbury(右二)展示她從危地馬拉城市Santiago Atitlán帶回的傳統腰機。(作者提供)

【休斯頓】在手工紡織協會中找到同類

【明報專訊】手工紡織作為相對小眾的愛好,要尋找志同道合的人,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加入本地的ha ......

(2023年12月1日)

AI自畫自說 衝擊人類世界觀

【明報專訊】人工智能(AI)仍只是人工造物。ChatGPT母公司OpenAI上個月紛擾人事 ......

(2023年12月1日)

曾聽說有建築師透過汽車表面上鏡面反射的扭曲影像,作為看待世界的獨有視角,並以此作為建築設計起點。對我來說這太過誇張,或許可透過因冷縮熱脹變得扭曲的大廈玻璃外牆表面,窺看這個略為扭曲的世界。(作者提供)

代入建築師 獨特視角看世界

【明報專訊】上次和編輯聊天時,談到為何許多建築師擅長拍照。浪漫一點說,建築師常以不同方式觀 ......

(2023年12月1日)

不少超級英雄漫畫如《蜘蛛俠》、《蝙蝠俠》等,也是出自加籍華裔國際知名漫畫家Pat Lee之手。兩年前的11月11日他首次展出以「自動繪畫」方式創作的作品展,今年的同一日則在萬麗藝廊公開展出其新系列。(黃志東攝)

超級英雄漫畫家 Pat Lee:「自動繪畫」心中天使

【明報專訊】「自動繪畫」一詞可能會令人想起AI繪圖生成器,只要輸入指令,電腦便能夠「畫」出 ......

(2023年12月1日)

展覽內既有真迹繪畫(中)和角色的1:1真人大小印刷立牌(右),還設有影相亭(左),讓大家成為《老夫子》4格漫畫內的角色!(畫廊提供)

茄喱啡擔正 賀《老夫子》60周年

【明報專訊】今年是《老夫子》60周年,坊間亦舉辦了不少展覽。來到年底的老夫子"SIDE_C ......

(2023年12月1日)

Craft by Nature 展示了各種能夠以永續方式回歸自然的「生物機」(biomaterials)如植菌、木材。(馮凱鍵攝)

設計工藝共生 支撐一門新本領

【明報專訊】2023年《施政報告》的來年日程包括「香港時裝設計周」。「設計」是寫明白的重點 ......

(2023年12月1日)

2023年11月24日

設計師談飛龍到Hello Hong Kong 香港品牌陷胡同 聚焦文化闢新路

【明報專訊】2001年,港府推出「飛龍」作為城市標誌,以亞洲國際都會的定位對外宣傳;201 ......

(2023年11月24日)

梵高《長草地與蝴蝶》(1890)(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授權提供)

回到梵高

【明報專訊】雜草明亮,蝴蝶翩翩,小徑不見盡頭,景物看起來粗獷卻單純,引人遐想。梵高(185 ......

(2023年11月24日)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以湯瑪斯.羅蘭士爵士的《查理斯.威廉.蘭姆頓肖像》為主打展品(圖左),香港故宮副館長(研究策展及節目)王伊悠(圖右)笑言,選紅衣男孩的原因,是因為他真的太可愛,而且畫作是兩個天才的對話。(馮凱鍵攝)

香港故宮×英國國家美術館 「紅衣男孩」領銜 與觀者互動

【明報專訊】適逢年底,不少香港打工仔準備清年假之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下稱香港故宮)和英 ......

(2023年11月24日)

到Eaton Food Hall用餐時,不妨抬頭望向牆上的畫作,細味腐男腐女的精神食糧。(糧食供應所提供)

全港首個BL文化節 相伴進餐 男男畫作「出得廳堂」

【明報專訊】位於彌敦道的Eaton Food Hall,每到午餐時分總見人來人往,不論藍領 ......

(2023年11月24日)

菲律賓導演Cathy Garcia-Sampana(左)和韓國導演姜允成(右)獲旅發局邀請拍攝香港微電影,本月初來港出席「香港亞洲電影節 2023」首映禮。(訪問場地提供:牧羊少年與他的浮萍)(李紹昌攝)

亞洲名導微電影 拍新舊交錯香港

【明報專訊】金馬獎明晚(25日)揭盅,4部港產片入圍角逐多個獎項,鏡頭將熟悉的街角轉化成一 ......

(2023年11月24日)

「DesignInspire in Motion」展品取材自本地傳統文化特色及日常城市體驗。(作者攝)

Friday Planner:飛飛飛過界

【明報專訊】疫後港人報復式衝上雲霄,「大遷徙」未停。上機前落機後,不妨參觀近在咫尺的「香港 ......

(2023年11月24日)

機械人「復活」--新加坡美術館正舉行「確認身份:由人工智慧引起的身份認同與真實性考驗」展覽。其中藝術家Zach Blas和Jemima Wyman的作品《我是來學習的 :))))))》,「復活」了微軟曾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Tay,讓她講述「擁有身體和意識」後面對的困境。透過呈現非人類主體的經驗,深究人類的本質。(新加坡美術館提供)

游走新加坡虛與實 AI深偽時代 藝術反思真實

【明報專訊】感到寂寞可找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機 ......

(2023年11月24日)

Nujoom Alghanem的Honey Rain and Dust(2016)(網上圖片)

【阿布扎比】烏托邦的形狀(三) 身心靈平衡的願景

【明報專訊】占星學常有之說,我們正從雙魚時代過渡至水瓶星代。過渡期間難免動盪,在不同災害的 ......

(2023年11月24日)

(作者提供)

【香港】自身修行

【明報專訊】(編按:回應11月17日江逸天的〈記憶迴盪〉) ......

(2023年11月24日)

(網上圖片)

【東京】我就是我

【明報專訊】(編按:續11月10日《貓狗大戰(一)》) ......

(2023年11月24日)

MIF Expo(作者提供)

【巴黎】「法國製造」博覽會

【明報專訊】「法國製造」博覽會(MIF Expo)於11月9日至12日在巴黎凡爾賽門展館舉 ......

(2023年11月24日)

長形大廈--從高空鳥瞰公園山邨,它坐落於市中心外圍,由綠化空間包圍。此外,座與座之間不以直角相接的特點清晰可見。(Teamjackson@iStockphoto)

彩虹邨去留 借鑑英國公屋 公園山邨復修迎「第二春」

【明報專訊】公屋老化這個老問題最近又成為城中熱話,討論不外乎關於屋邨建築物的去留。事實上, ......

(2023年11月24日)

尖沙嘴中心和帝國中心幕牆的LED顯示屏輪轉播放「見幽覓微」4件錄像作品。圖為鄭波《溁》。(藝發局提供)

商廈幕牆釋潛力 化身巨型藝術品

【明報專訊】香港抵達某個年份後,會成為數碼龐克電影裏那滿街覆蓋上霓虹電光、走動着全息投影的 ......

(2023年11月24日)

掛在牆上的畫作(左上)是Nature growth系列耗時最長的一幅作品,Eva花了6個月才完成。她指作畫期間走過很多山,看過很多花草、石頭,幾乎將想到的一切都放在作品中。(楊柏賢攝)

坪洲藝術天地 走進畫家心田

【明報專訊】在外國有不少以工藝聞名的島嶼,例如威尼斯的Murano玻璃島,以蠟染和金工聞名 ......

(2023年11月24日)

Heidi說:「希望大家是真的喜歡畫畫,而不是有壓力的、為要應付某一些事情去畫畫。」(楊柏賢攝)

新手學畫水彩畫 感受小確幸

【明報專訊】欣賞完藝術作品,創作的小宇宙大爆發,想自己動手畫?離開畫室後轉右直行約2分鐘, ......

(2023年11月24日)

Island Table Grocer Cafe店內面積雖然不大,但氣氛休閒宜人。(楊柏賢攝)

三姊妹開cafe分享美味

【明報專訊】坪洲的cafe並不多,想要坐下來休息的話,不妨來到由三姊妹開設的街坊咖啡店Is ......

(2023年11月24日)

南宋/元  龍泉窰青釉纏枝牡丹紋鳳尾尊--高度:60厘米,估價:400萬至600萬港元,特色:此瓶高大而不變形,能製作出來並流傳至今實在不容易,體現了龍泉窰燒製大件器物的高超技藝(拍賣行提供)

宋代罕有瓷器 極簡美學考起初哥

【明報專訊】宋代瓷器在收藏界一般被認為是「難玩」的門類,一來罕有難求,建立互有關係的收藏系 ......

(2023年11月24日)

《多子圖》--創作年份: 1948年作,規格:137×66厘米,成交價:7450萬港元,2011年5月蘇富比首度推出「梅雲堂藏張大千畫」專場,涵蓋張大千1940至1960年代從工筆寫意到潑彩、潑墨,不同題材、風格的傑作25幀,於1小時內悉數拍出,總成交額高達6.8億港元,創拍賣史上最高成交額的中國近代書畫單一藏家專場。其中《嘉耦圖》以1.9億港元刷新張大千作品拍賣紀錄,至今仍穩踞工筆花鳥畫成交鰲首。而《多子圖》則以近估價5倍成交。(拍賣行提供)

張大千專場再臨

【明報專訊】香港蘇富比宣布今年12月推出「梅雲堂藏張大千畫」專場拍賣。這是繼2011、20 ......

(2023年11月24日)

2023年11月17日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駐團作曲暨藝術總監甘聖希自創團以來,5年間為樂團創作了約20首樂曲。(曾憲宗攝)

洞窟壁畫樂器「復活」 創作現代敦煌古韻

【明報專訊】有沒有人聽過敦煌音樂?它已經不在世上流傳,但香港天籟敦煌樂團重新演繹敦煌音樂— ......

(2023年11月17日)

(鄧國騫提供)

沉默將遺忘

【明報專訊】不經意(又)走到這個關節點上,一切事物誠然展露隨時消逝的氣質。 ......

(2023年11月17日)

2023台灣設計展主展區「接力,棒!」展示了新北鶯歌陶瓷業的振興成果。(Emma SY Wang攝,草原市務所提供)

借鑑台灣產業振興 設計結合施政 擦亮城市品牌

【明報專訊】晃一個多小時的車到新北鶯歌,到那古厝小鎮看杯碟,還未知道路的方向,「台灣陶瓷業 ......

(2023年11月17日)

余香凝盼電影喚起大眾關注院舍問題,多關懷社會弱勢,並對未來抱持希望。(鄧宗弘攝)

《白日之下》揭不公 「所以呢?」 余香凝:首要擁抱希望

【明報專訊】電影《白日之下》改編自本地轟動一時的真實事件,不足兩小時就把多宗由傳媒揭發的私 ......

(2023年11月17日)

異李貞恩

異李貞恩海外首展 另類感受韓國日與夜

【明報專訊】筆觸粗大卻柔軟,畫像斑斕而抽象,卻又感受到自然之美——韓國畫家異李貞恩(Yi ......

(2023年11月17日)

Untitled,Ahmad Halabisaz攝(世界新聞攝影展覽2023提供)

Friday Planner:鏡頭看世界

【明報專訊】香港人生活節奏趕急,4天前吃過什麼午飯或許已記不起,人們總愛拍下當前美食其實不 ......

(2023年11月17日)

藝術家Lea McComas(左二)正介紹絎縫作品Women's Work。11月1日攝於休斯頓。(作者提供)

【休斯頓】絎縫藝術節:熟女的盛會

【明報專訊】在之前的一個工作室開放日,一名銀髮女士跟我提到了休斯頓的絎縫藝術節(Quilt ......

(2023年11月17日)

【奧斯陸】當你變成一張地圖

【明報專訊】奧斯陸雖小,但文藝活動卻多得很,音樂會特別多,不輸蝕其他歐洲城市。原因很多,離 ......

(2023年11月17日)

tata書店的一角。(作者提供)

【東京】短音

【明報專訊】高圓寺後巷裏有間書店,叫tata(タタ),不夠130呎的空間。進去後除了書、書 ......

(2023年11月17日)

圖中的是鬼魂把外族人趕走。(作者提供)

【香港】記憶迴盪

【明報專訊】(編按:回應10月6日蔡宛蓉Vanessa的〈意識漫步〉) ......

(2023年11月17日)

由MAD設計的騰訊雲樓預計在2025年落成,外觀為3塊架空的圓盤。

建築師馬岩松打造騰訊「雲樓」 叛逆「飛碟」來臨 沿海起伏流動

【明報專訊】師承未來主義建築師Zaha Hadid的馬岩松,認為建築的任務,是把理想拉近現 ......

(2023年11月17日)

哈爾濱大劇院建築模型(圖前)

深圳「睇樓」遊 「瘋狂」構築未來城市

【明報專訊】除了騰訊的未來辦公室「雲樓」外,想欣賞中國建築師馬岩松的創意,也可來到深圳當代 ......

(2023年11月17日)

儘管《大革命》(Unity)在遊戲系統及內容上評價欠佳,但以開放世界的自由度,讓玩家潛入巴士底監獄,爬上巴黎聖母院和杜樂麗宮,還會見到年輕時的拿破崙,是一場難忘的體驗。(網上圖片)

「開放世界」遊戲沒落了嗎? 從《刺客教條》興衰談起

【明報專訊】在2023年,再談電子遊戲裏的開放世界(open-world),就好像3D電影 ......

(2023年11月17日)

Jerome表示疫情令美漫迷習慣網購,適應看網上版,所以他將重心放到網店。(黃志東攝)

追美漫的日子 像個承諾

【明報專訊】在香港漫畫圈一直有個「傳說」:1987年正值港漫黃金年代,然而那卻正是Marv ......

(2023年11月17日)

Batman 父親也是 Batman:Flashpoint(網上圖片)

破格劇情引人入勝

【明報專訊】近年日本漫畫《鬼滅之刃》和《電鋸人》的一些破格劇情,令不少人討論追捧,但挑戰讀 ......

(2023年11月17日)

又一山人(黃炳培)花了數個月出入怡和大廈,通過鏡頭捕捉這幢大廈的建築美,以及不同人物的故事。(陳麗斯攝)

走入怡和大廈心臟 又一山人捕捉「圓」美故事

【明報專訊】每次搭天星小輪,面對兩岸高樓大廈的景色,總是讓人百看不厭。在正經八百的建築群中 ......

(2023年11月17日)

巨型「郵票拼圖」(陳麗斯攝)

舊郵票拼貼迷人維港景色

【明報專訊】鄰近怡和大廈的郵政總局於1976年建成,亦是當時「新填地」建築之一,用現代主義 ......

(2023年11月17日)

2023年11月10日

東西視角下的香港文化品牌

【明報專訊】系列簡介:設計的範疇,可以是字體、平面刊物,也可以是商品和建築;把視野再拉闊一 ......

(2023年11月10日)

(朱安妮提供)

黃金畫面

【明報專訊】強光突襲——企定定眼光光。 ......

(2023年11月10日)

上月,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上演雲門舞集的舞作《天光 ‧ 霞》。(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藝術在田間修行 池上稻浪舞台 第15次秋收

【明報專訊】經濟產業與藝術文化,二者從來並非斷裂、獨生的塊莖。就像台灣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今 ......

(2023年11月10日)

大眾熟知田中絹代演員一面,原來她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執導電影,其電影屢見日本影壇的中流砥柱蹤影,譬如《月昇物語》劇本由小津安二郎和齋藤良輔聯合撰寫。(1955 NIKKATSU 提供)

執導女性電影先行者 田中絹代遺珠 揭視女性情慾

【明報專訊】女性主義電影紛紛湧現,早前暑假就有女導演Greta Gerwig執導的《Bar ......

(2023年11月10日)

黃仁逵從前是電影美術指導,近年以繪畫創作為人熟悉。《天台&畫室》在他頭上圍成一圈,上下平行展示天台和畫室的景觀轉變,看起來有如一格格菲林。(梁景鴻攝)

創作拋開成見 黃仁逵:畫畫是種加法

【明報專訊】黃仁逵,暱稱阿逵,曾是電影美術指導,因為幾年前的紀錄片《水底行走的人》,較多人 ......

(2023年11月10日)

「長洲文化館」內設有影棚,遊客可在內玩角色扮演,並有專人剪輯成短片。(作者攝)

Friday Planner:藝遊啞鈴島

【明報專訊】溫度稍降,風中帶着涼意,此時往離島輕鬆短遊,不死困於一式一樣的購物商場,也是個 ......

(2023年11月10日)

玫瑰畫變遷--德基藝術博物館正舉行「動靜無盡:花卉靜物三百年」展覽,第一章節「異花授粉」以9幅玫瑰作品開展,追溯百多年來靜物畫中玫瑰主題的變遷。(德基藝術博物館提供)

南京沐古風 賞花卉動靜 百年中外畫家 花花世界對談

【明報專訊】如果告訴你,油畫中的花卉無時無刻都在郁動,你應該會感到非常詫異。南京是個古意盎 ......

(2023年11月10日)

木屑地氈展現了墨西哥人對死亡的想像,在極樂世界也可以浸溫泉。(作者提供)

【瓦哈卡】亡靈節觀摩「死亡藝術」

【明報專訊】自動畫《玩轉極樂園》(Coco)上映後,吸引更多旅人親身到墨西哥體驗傳統節日亡 ......

(2023年11月10日)

Yogoroza(上,中島裕翔飾)與單眼(下,柄本時生飾)。(《ひげよ、さらば》官方圖片)

【東京】貓狗大戰(一)

【明報專訊】PARCO劇場為慶祝開幕50周年,把已故兒童文學作家上野瞭的長篇小說《ひげよ、 ......

(2023年11月10日)

在《小平你好》飾演戴卓爾夫人的陳鴻進(台前左四)、飾演鄧小平的龍貫天(左五)及飾演張錫瑗的陳咏儀(右五)與其他演員一同謝幕。(作者提供)

【香港】《小平你好》之西方戲劇味

【明報專訊】修讀編劇以來,西方戲劇史讀了不少,從這角度再看東方表演藝術,真有大開眼界的感覺 ......

(2023年11月10日)

《我們不就正在邁向新時代》演後座談會。(作者提供)

【台南】來自藝術節的比利時聲音

【明報專訊】上月特意前往欣賞台南藝術節節目,在眾多表演活動中,筆者觀看的是比利時劇團Ont ......

(2023年11月10日)

莫斯加德博物館鳥瞰圖。建築物的輪廓清晰可見,同時又半隱於奧胡斯以南的草原中。(Caroline Brundle Bugge@iStockphoto)

在平原上掀起「考古現場」 發掘丹麥隱秘莫斯加德博物館

【明報專訊】建築與地景(landscape)很多時候都涇渭分明,就如一個建築項目裏,這兩個 ......

(2023年11月10日)

Kind of Brew店名靈感取自爵士樂小號大師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猶如爵士樂迷之間的暗號。(鍾林枝攝)

爵士樂空間 用心聽故事

【明報專訊】門外漢聽爵士樂,常覺有距離感、聽不明白,不過8月底上映的爵士樂主題動畫電影《藍 ......

(2023年11月10日)

「翻騰三周半」早前在工作室演奏動漫電影《藍色巨星》的爵士樂曲。(鄧家烜攝)

爵士團體「奇招」俘虜新手

【明報專訊】《藍色巨星》令更多人認識爵士樂,本地爵士樂普及團體「翻騰三周半」也以這部電影為 ......

(2023年11月10日)

《如何聆聽爵士樂》一書深入淺出分享爵士樂聆聽訣竅、樂手故事,Rudi推薦給新手爵士樂迷。(鍾林枝攝)

從新生代爵士歌手作品入門

【明報專訊】爵士樂如何「入坑」?「如果有人聲演唱,大家會較易入口,始終欣賞純音樂需要多少少 ......

(2023年11月10日)

《憂傷的嫖客》以輕鬆調子寫出現代人的深切悲哀。(Sherwin Wong提供)

親切的疏離 細聽My Little Airport《憂傷的嫖客》

【明報專訊】前陣子跟低音結他手Anson飲茶傾音樂,由他跟Clave的隊友到加拿大演出的見 ......

(2023年11月10日)

周杰倫(右)為「千禧後晚間拍賣」擔任策展人。佳士得亞太區副主席暨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部聯席主管林家如(左)認為,這批藝壇新秀作品突破創意界限,為藝術世界帶來新氣象。圖中的作品為《無眼簾》。 《無眼簾》作者:艾德里安.格尼(1977年生)。創作年份:2016至2019年。規格:185.5×170厘米,油彩、畫布。估價:3800萬至5800萬元。特色:畫面使用大量色塊堆疊,長時間定睛在此作上確實會有些不自在,但這種不安感,可能是出於觀者內心的深層感受(拍賣行提供)

周杰倫跨界策展 點選藝壇新星

【明報專訊】踏進11月,秋季拍品的消息愈來愈精彩。有拍賣行與歌手兼藏家周杰倫破天荒合作,為 ......

(2023年11月10日)

《吉維尼旁的塞納河》作者:克勞德.莫內(1840至1926年)。創作年份:1888年。規格:65×92厘米,油彩、畫布。估價:400萬至600萬美元(3120萬至4680萬港元)。特色:莫內常登船繪畫,記錄寧靜之美。這是他長時間對同一河段的印象記憶(拍賣行提供)

莫內《吉維尼旁的塞納河》 探索印象派畫風重磅作

【明報專訊】12月紐約將有重要的珍藏系列登場,紐約邦瀚斯推出「艾倫及西蒙.哈特曼伉儷珍藏」 ......

(2023年11月10日)

2023年11月3日
日本老牌演員役所廣司(圖)憑《新活日常》演出,奪得今屆康城影帝。(馮凱鍵攝)

專訪康城影帝役所廣司 從宣傳公廁到騷動靈魂

【明報專訊】每當一個大城市成功申辦奧運,總會大規模翻新市內基建,在剛過去一屆的東京奧運也不 ......

(2023年11月3日)

(黃進曦提供)

鳥兒了了

【明報專訊】鳥,從古到今,時常入文入畫,寓意,寄情。古詩《行行重行行》,愛侶動盪下當不成「 ......

(2023年11月3日)

義信(左,柳丞賢飾)被K感染,成為「吸血鬼」一員,醫治人的醫生卻變得渴望人血,同時他也真正理解K的處境。(主辦單位提供)

韓國音樂劇 從大學路走向世界

【明報專訊】「哈囉」、「你好」、「안녕하세요」,廣東話、普通話和韓語在中環大會堂此起彼落。 ......

(2023年11月3日)

音樂劇跨越語言障礙 下一波潛力韓流

【明報專訊】《消失》今次應海外官方機構邀請來港演出,宣傳和籌備等也由官方負責,製作人李憲宰 ......

(2023年11月3日)

香港可參考大學路嗎?

【明報專訊】坐車經過灣仔告士打道途經香港演藝學院,會見外牆掛着巨幅藝文表演的海報,或者在香 ......

(2023年11月3日)

馬友友再度來港與樂迷見面,與港樂聯手帶來德伏扎克的大提琴協奏曲等3首曲目。音樂會是中大60周年校慶活動之一。(中大圖片)

馬友友奏個半鐘 中大校友年半功

【明報專訊】相隔7年,世界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將於下星期再臨香港演奏,其中一場音樂會由他與香 ......

(2023年11月3日)

編舞家桑吉加受「和光同塵」一詞啓發而創作,惟《和光同塵》無關本身詞意,而是透過舞蹈詰問何謂每個人的「光」和「塵」。(Pazu CHAN@Common People Productions攝/主辦單位提供)

處身同塵 覓見舞者光芒

【明報專訊】「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說要藏匿自身光芒,融入塵世之中。「那是以前,但是 ......

(2023年11月3日)

越野車錦標賽不在平常跑道,而在不同質地路面舉行。(主辦單位提供)

Friday Planner:中環飛車

【明報專訊】「頭搖又尾擺 / 飛翔境界 / 不想一世只想一秒被放大」每個啜着港產片奶水大的 ......

(2023年11月3日)

《閱界》系列--台灣新住民藝術家Doolan帶着從新西蘭看太平洋的印象,以攝影系列《閱界》探討台灣沿海邊際中「人為與自然」的界線。(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逛藝文地帶不忘生態 高雄看人類世 地表傷痕驚魂

【明報專訊】台灣高雄市兩個主要藝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和內惟藝術中心,都在自然公園內惟埤文化 ......

(2023年11月3日)

Josef Frank作品Himalaya,設計於1950年,印花麻布。(作者提供)

【休斯頓】角落的印花藝術家

【明報專訊】最近連續去了兩次休斯頓美術館(The Museum of Fine Arts, ......

(2023年11月3日)

電影《略稱.連環射殺魔》(1969)(作者提供)

【東京】風景論以後

【明報專訊】東京惠比壽有兩間賣藝術相關書籍的書店「NADiff」和「POST」。去找本書, ......

(2023年11月3日)

布幕、枱腳、地燈的組合令作品有一種秘密基地的感覺。(作者提供)

【倫敦】獨立畫廊尋寶

【明報專訊】我搜尋這個星期要寫的主題時,時間點上是有一點點尷尬的,皆因好幾個我非常想去的展 ......

(2023年11月3日)

策展團隊花上心思,利用金屬架的影配上相片作品,看上去就像街燈。前方為林穎詩作品《回來時請把燈亮著》。(作者提供)

【香港】變幻中回家

【明報專訊】近年城市研究學者大力推廣散步,游走這個仍有很多未發現的「家」。人類如何感知一處 ......

(2023年11月3日)

談《碧咸傳》的成功,不能不提近年影視串流平台製作體育紀錄片影集的潮流。(Netflix截圖/明報製圖)

疫下影視業界黑馬 體育紀錄片「串流」大眾

【明報專訊】《碧咸傳》(Beckham)10月初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面世,為曾效力 ......

(2023年11月3日)

建築事務所WilkinsonEyre保留了原有煤氣鼓結構,再在裏面建造新的住宅單位The Gasholders。單位外有可開合的金屬板,呼應煤氣鼓昔日的功能及外表。前方紅磚倉庫為商店區Coal Drops Yard,屋頂以流線形設計。(Copyright: Stephen McKay)

國王十字大變身 煤氣鼓住得人

【明報專訊】若你曾乘坐倫敦地下鐵路的話,相信對「國王十字聖潘克拉斯」車站(King's C ......

(2023年11月3日)

策展人--The Collectible Art Fair策展人陳瑞琦希望大家能透過欣賞每件作品,感受藝術家背後的故事,認同他們付出的努力、信念及理想。(曾憲宗攝)

藝術學院校友 共展創作力量

【明報專訊】藝術,從來無分年齡、背景。不論是18歲學生還是81歲退休專業人士,是家庭主婦還 ......

(2023年11月3日)

《水碗》(上,每件$1800)、《橫瀾》(下,$55,000)--黃麗貞認為陶瓷不能抹殺其器物的功能,但隨着時代發展,也能成為藝術品,所以創作了器物《水碗》及藝術品《橫瀾》。兩者均有水紋,以手指推出紋理,然後加上顏料。走近細看,會發現《橫瀾》下方刻有橫瀾島的燈塔,創作靈感源自她遊橫瀾島的難忘經歷。(曾憲宗攝)

昔日師生聯手 展示陶瓷無限可能

【明報專訊】The Collectible Art Fair除了展出作品,也體現到師生間的 ......

(2023年11月3日)

貫徹同一屋簷下共活的理念,錦田阿棍屋特意在門上為狗挖空了一扇扇觀景窗。(Humphrey Keung攝 / LAAB Architects提供)

阿棍屋錦田新址 簷下共生共處 扭轉狗場形象

【明報專訊】錦田凹頭濾水廠旁,蓋着一座鐵皮圍籬的白房,倔頭路那位置,很靜,只隱約往外飄降牆 ......

(2023年11月3日)

2023年10月27日
梁韶華(牛媽)10多年來照顧芝麻灣、貝澳一帶的水牛群,在草量稀少的季節餵飼牠們,除了居民,不少露營人士也認識她。(受訪者提供)

離島4地再連結 營造堡壘式社區

【明報專訊】公眾活動的搞手,往往希望吸引更多人參與;「船到橋頭生活節」的主辦團隊,卻反其道 ......

(2023年10月27日)

(黃進曦提供)

畫如風景

【明報專訊】上期步出黑洞後,今期走到戶外見見光,睜開眼感知大自然。常人愛讚美風景如畫,反過 ......

(2023年10月27日)

偌大的展覽空間白茫一片,地上金色鏡面長椅和長方塊昭然可見,舞者覺士昭儀猶如雕塑躺於長椅,實際是極緩慢地郁動。(鄧宗弘攝)

活着的雕塑 虛實中反照自我

【明報專訊】一個好看的展覽應該長什麼樣子?展品琳琅滿目,抑或有打卡的潛質?塞浦路斯藝術家暨 ......

(2023年10月27日)

劇場界的鄧樹榮(左)跟粵劇界的阮兆輝(右)相識30載,鄧樹榮實現老友阮兆輝夙願,改編《老人與海》成舞台作品,更囊括一段阮兆輝創作曲詞的粵劇獨腳戲。(鄧家烜攝)

阮兆輝×鄧樹榮 跨界改編《老人與海》

【明報專訊】老漁夫出海80多日毫無收穫,最後他遇上一條大槍魚,奮鬥兩日兩夜將牠收服,鯊魚卻 ......

(2023年10月27日)

「恐怖在線」踏入15周年,推出哈囉喂劇場《死鬼老婆》。(《死鬼老婆》圖片)

Friday Planner:「鬼」馬劇場

【明報專訊】萬聖節將近,相信不少嘩鬼都會在周末提早慶節,換上奇裝異服外出派對狂歡,絕對是推 ......

(2023年10月27日)

「最勁揪」海報--「致__的啟示錄」參展藝術家梁臻在作品陳述中,稱他這幅作品是「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中最勁揪,他虛構了一個未卜先知,預先畫出雙年展海報的故事。地址:澳門漁人碼頭里斯本畫廊(新口岸友誼大馬路及孫逸仙大馬路)(埋欄文化提供)

「過大海」文化遊 看藝術雙年展 命理科技 交織澳門新世代

【明報專訊】與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門,港人對它的印象大抵都是賭場,其實澳門政府近年也積極發展文 ......

(2023年10月27日)

Talal and Abdallah, Kafr Qasem Massacre,2006年,聚酯纖維丙烯。私人收藏。(Copyright: Samia Halaby)

【阿布扎比】烏托邦的形狀(二) 跨國界的想像

【明報專訊】國界,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由此而起的衝突及暴力事件不計其數。居於阿聯酋的一件美 ......

(2023年10月27日)

在家裏模仿一下用望遠鏡看HUNTER的情景。(作者提供)

【東京】藝術的毛孔

【明報專訊】我的搬家行當,包括兩個望遠鏡。在香港相信除了觀星觀雀愛好者,一般人都不會擁有。 ......

(2023年10月27日)

【奧斯陸】繼續用生命改寫歷史

【明報專訊】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名16歲女生最近被打到重傷昏迷,人權組織指控伊朗的道德警察是罪 ......

(2023年10月27日)

施賢站在旋轉舞台望向遠去了的林林,意象深遠。(YC Kwan攝)

【香港】柏林的金魚

【明報專訊】舞台劇《柏林的金魚》重演,編導甄拔濤說創作啟發自波蘭籍社會學家鮑曼的《液態現代 ......

(2023年10月27日)

圖為費南度氏宅第的背立面。(The Life & Work of an Asian Woman Architect by Minnette de Silva)

亞洲女建築師達施華比肩巨擘 傳統×現代 建築多「材」多藝

【明報專訊】最近斯里蘭卡科倫坡市(Colombo)的一棟房子——費南度氏宅第(C.H. F ......

(2023年10月27日)

冰火演奏家--生於冰島的鋼琴家奧拉夫森被稱為「冰島顧爾德」,他於2018年推出的巴赫專輯奪得多個獎項,成為當今炙手可熱的演奏名家。(YouTube短片截圖)

冰與火之曲 「冰島顧爾德」奏巴赫

【明報專訊】「『冰島顧爾德』推出《郭德堡變奏曲》錄音」這消息,成為喜愛古典音樂的朋友圈內, ......

(2023年10月27日)

《抽象畫》作者:Gerhard Richter。創作年份:1987年。規格:油畫、畫布(雙聯作共260×400.7厘米)。估價:待詢。特色:此作是追求宏大畫面收藏家的兵家必爭之作。畫面激發出強勁的視覺衝擊力,濃厚色彩層次展現出作者豐富情感。富藝斯料作品是估價最高、尺幅最大的Gerhard Richter作品之一。(拍賣行提供)

Gerhard Richter重量級作品亮相 大師抽象畫 衝擊紐約秋拍

【明報專訊】11月是收藏家忙碌的月份,既要留意本港的拍賣消息,又不能錯過紐約秋拍的珍品。紐 ......

(2023年10月27日)

《戴手錶的女人》作者:Pablo Picasso。創作年份:1932年。規格:130×97厘米 ,油畫畫布。估價:逾1.2億美元(約9.36億港元)。特色:作品在當年8月完成,當時藝術家從首次大型回顧展的壓力中解脫,也同時從他的秘密戀情中釋放出來,展示出他的喜悅。(拍賣行提供)

畢加索「奇蹟」作 結合感性與理性

【明報專訊】紐約蘇富比也有重磅作品登場!拍賣行「艾米莉‧費雪‧蘭多臻極珍藏」專場收錄劃時代 ......

(2023年10月27日)

宋 剔彩靈芝雲龍紋折沿盤。直徑:17.9厘米。成交價:2184萬港元。特色:精工手藝令此品刷新宋代漆器拍賣紀錄。(拍賣行提供)

嘉慶黃地洋彩瓶 2280萬元成交

【明報專訊】最近保利香港拍賣的秋季拍賣圓滿結束,拍賣成交總額超3.12億港元。以下兩件「頤 ......

(2023年10月27日)

鎮館之寶之一的「康熙青花萬壽尊」,相傳只在康熙時期燒製了9個,現時已發現的完整萬壽尊分佈在北京故宮、南京、上海等地,中大文物館收藏之一。(朱安妮攝)

遊中大賞珍稀藏品 康熙萬壽尊 「落難」傳奇

【明報專訊】一甲子的歲月,中大校園從一片荒蕪發展成今日充滿文化氣息的山城。在學時連偏遠的3 ......

(2023年10月27日)

前:抹茶鮮奶($35/杯,熱飲);後:特濃朱古力蛋糕($28/件)。(朱安妮攝)

山腳人氣店歎靚啡

【明報專訊】看完展覽,緩緩下山來點輕食為此遊作結。山城地方遼闊,餐廳自然多,位處山腳的咖啡 ......

(2023年10月27日)

鹹魚蜜酒「Drink like a Fish」新包裝以一條活潑藍魚為主視覺。(受訪者提供)

港產鹹魚蜜酒 視覺甦生味覺

【明報專訊】「做人如果冇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自周星馳的金句進入香港以來,「鹹魚」這 ......

(2023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