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標誌着夏季已正式開始,註冊中醫師徐思濠表示,從中醫養生角度看,小滿時節氣溫明顯升高,雨水增多,濕熱之氣交結,人體容易出現脾胃不適、皮膚問題或情緒煩躁等徵狀。而「濕熱困脾」是小滿時節最常見的健康問題,當外界濕氣過重時,脾的運化功能會受影響,人或會口苦口乾、舌苔黃膩、小便黃赤、食慾不振、全身乏力等。因此,小滿養生核心在於「清熱健脾祛濕」,可透過飲食、起居、情志等多方面調理。徐思濠提供三個湯水食譜(太子參益氣湯、薏仁祛濕湯、涼瓜二豆排骨湯)有助健脾祛濕。
●太子參益氣湯(2至4人分量)
材料:太子參15克、麥冬10克、浮小麥30克、粟米2個、蜜棗2粒,豬𦟌300克、水3公升
製法:材料分別洗淨,以清水3公升煲1.5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益氣,斂汗滋陰,有助增強抵抗力。適合汗出多、不寐心煩、精神怠倦者飲用。
●薏仁祛濕湯(2至4人分量)
材料:生熟薏苡仁(薏苡仁亦稱薏仁)各30克、白蔻仁6克、蜜棗2粒,瘦肉300克、水2.5公升
製法:材料分別洗淨,以清水2.5公升煲1.5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開胃,利尿祛濕,有助改善濕困胃口不佳。
●涼瓜二豆排骨湯(2至4人分量)
材料:涼瓜1個、綠豆30克、黃豆30克、豬肋排500克、薑3片、水3公升
製法:材料分別洗淨。涼瓜去瓤切塊,排骨氽水,以清水3公升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消暑,涼血退疹,健脾益胃。適合皮膚過敏、瘡疹痕癢或日曬後皮膚灼熱泛紅人士飲用。
飲用注意:此湯偏涼,虛寒體質人士宜再加兩片薑調和,或湯煲久一點,倘體質太虛弱不建議飲用。
(註:各人體質不同、食物過敏情況不同,倘有任何疑問,應先向註冊中醫師或家庭醫生查詢。)
小滿養生原則:養陽、健脾、祛濕、清熱
徐思濠續解說小滿養生的基本原則:
●養陽──避免過度流汗和貪涼,宜保護人體陽氣。注意:過度使用空調或風扇,食用生冷食物,都會損傷陽氣。
●健脾──增強脾胃功能,提升運化水濕的能力。
●祛濕──透過飲食和運動幫助身體排除多餘濕氣。
●清熱──清除體內積熱,預防上火徵狀。
文:葉志瀛
小滿節氣 實用資訊:
天氣濕熱易誘發皮膚問題 中醫教路:避吃煎炸喝凍飲 清補涼湯健脾祛濕【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