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戰不斷升級,周三(9日)宣布對中國貨的關稅升至125%,同時宣布暫緩多國「對等關稅」90天【相關報道】,將關稅矛頭指向中國。不過《紐約時報》周三報道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似乎出現了反效果,由於他對亞洲多國加徵關稅,加上關稅政策反覆,難以預測下一步行動,反而令企業更覺得中國是「安全港」,打算「以不變應萬變」,延續與中國商業伙伴的長期合作關係。
報道指出,2018年中美首輪貿易戰中,企業為了避開美國對華加徵的關稅,以及減少供應鏈中斷等問題,一度將在華生產線轉移至亞洲其他國家,包括越南、印度等。但美國如今對全球頒布「對等關稅」,這些亞洲國家失去避稅優勢,消除了企業將生產線由中國轉移至這些國家的誘因,亦鞏固企業延續與中國的長期合作關係。
美企:中國製造業遠勝美國
美國竹纖維牀上用品製造商MOSO Pillow創辦人Travis Luther表示:「留在中國,讓中國業務繼續運作,是目前所有人的策略。」他不認同特朗普「關稅有助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觀點,指出由於美國工廠在生產能力和速度都難與中國匹敵,儘管關稅戰削弱中國的低成本生產優勢,但企業仍然寧願選擇中國成熟先進的製造設備及流程,與中國伙伴合作減低成本或開發新產品來應對關稅。
報道續指,有製造商認為,美國「關稅遊戲規則日日變,感覺除了按兵不動就別無選擇」,而且更換供應商或從中國轉移供應鏈到其他國家,是極艱難、昂貴及費時的過程,故此在政府政策明確前,相信與華合作的企業不會輕舉妄動。(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