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4日)是清明,註冊中醫師陳宇琪表示,中醫角度春天屬木,肝亦屬木,順應時節,清明注重補肝養肝。肝主情緒,而春天天氣陰晴不定,容易令抑鬱或焦慮情緒發作,陳宇琪建議大家要作息定時、早睡早起、注意氣溫變化帶備外套,最好多行山,吸收陽光鍛煉心肺功能。為防肝火太盛,飲食方面宜多吃鮮嫩蔬菜(如薺菜、菠菜、露筍、芹菜等)。肝火太盛會削弱脾胃功能,養肝之餘宜注意健脾胃。陳宇琪提供3款茶飲或湯水(玫瑰花浮小麥生薏米茶、靈芝湯及蘿蔔鯽魚豆腐湯),有助養肝健脾。
玫瑰花浮小麥生薏米茶(2-3人分量)
材料:玫瑰花6朵、浮小麥10克、生薏米20克、清水1.5公升
製法:先將浮小麥和生薏米洗淨浸泡30分鐘,然後加入1.5公升清水,大火煲20分鐘後熄火,加入玫瑰花焗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浮小麥味甘性涼,有益氣、養心、除煩作用。生薏米性微寒,功效為利水滲濕、清熱。玫瑰花有行氣解鬱作用。此茶飲適合春天感虛煩困倦,睡眠欠佳人士服用。
飲用注意:婦女經期忌服。
靈芝養肝湯(2-3人分量)
材料:靈芝片15克、雲苓20克、淮山30克、雞骨草30克、陳皮1角、蜜棗3粒、豬腱300克、清水12碗
製法:豬腱汆水洗淨備用。將材料浸洗約30分鐘,加生薑2片,用清水12碗文火煲2小時,之後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雞骨草味甘性涼,歸肝胃經,清熱利濕,疏肝止痛。蜜棗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潤肺化痰,養肝健脾。雲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淮山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益氣養陰,補脾肺腎。靈芝片味甘性平,歸腎肝心肺經,養心安神,補益氣血,有助補益肝腎,常飲用可增強抵抗力。
飲用注意:體質屬虛寒、手足冰冷者、懷孕,或正值經期婦女忌服。
白蘿蔔鯽魚豆腐湯(2-3人分量)
材料:白蘿蔔1條、芡實30克、鯽魚1至2條、豆腐300克、生薑數片、芫荽一小把、鹽和油適量、清水1.5公升
製法:先把芡實放在清水裏清洗浸泡30分鐘。豆腐切塊。鯽魚去鰓及內臟,刮鱗洗淨,用適量的鹽先醃下。白蘿蔔削皮,切條。熱鍋放油,先放薑片爆香(助去魚腥味),後放鯽魚煎至兩面金黃,加入適量水及芡實,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熬,熬至湯呈奶白色,倒入白蘿蔔及豆腐煮30分鐘,最後撒上切段的芫荽,用鹽調味即可。
功效:白蘿蔔煮熟後味甘性平,入脾、胃、肺、大腸經,清熱生津、下氣寬中、開胃健脾;含有「蘿蔔硫素」良好抗氧化劑,能增強身體免疫力。鯽魚利水化濕,如果脾胃偏於虛寒或寒濕較重的話,可多加些薑片或加入胡椒。芡實味甘性平.健脾益腎。
飲用注意:脾胃虛寒,平日常手足冰冷,食寒涼食品後易腹瀉人士不宜食用。
註:各人體質不同,如有疑問,應先向註冊中醫師或家庭醫生查詢。
文:葉志瀛
清明養生資訊:
相關字詞﹕清明節氣 清明2025 清明節氣2025 中醫湯水 中醫茶飲 中醫教路 中醫貼士 養生 中醫養生 養生貼士 熱門HOTPICK 編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