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的小組會議今(3月31日)發布最新估算結果,若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最多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預料其中約21.5萬人死於海嘯。由於採取了減緩災情的措施,死亡人數比2012年估算減少約一成。撤離人數就由2012年估計950萬增至最新1230萬人,約相等於日本一成人口。(日本地震/南海海槽大地震/地震/日本地震預測)
倘南海海槽大地震 經濟損失料達270萬億日圓
報告中預測,日本其中31個都道府縣的764個市鎮,會遇到日本地震強度中至少6級的震動或高達3米的海嘯。經濟損失料達270萬億日圓(約14萬億港元),比上次預測的214萬億日圓(約11.1萬億港元)有所增加。
不過即使最新估算的死亡人數減少,但減幅未達2014年所訂、期望將死亡人數減少約八成的目標,反映疏散措施及基礎建設仍需改善。
知多啲:什麼是南海海槽?
據香港天文台,南海海槽位於日本南面海域,由日本駿河灣延伸至日向灘海域,長約700公里,它屬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聚合型板塊邊緣。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約5厘米的速度俯衝至歐亞板塊之下。板塊邊界的移動速度不平均,導致移動較慢的部分出現滑移虧損。在板塊的相對運動下,應力會在這些移動較慢的地殼上積聚,當累積的應力超出這兩塊板塊之間的摩擦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時,積聚的能量便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導致地殼發生震動,即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