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溫暖潮濕的天氣,四周都會見到菇菌生長。食物安全中心表示有毒菇菌外觀難以分辨,提醒喜歡吃菇的人士,千萬不要隨便採摘野菇吃,吃了有毒菇菌有嚴重後果,食安中心同時提供一些購買和處理菇菌的秘訣。
食用有毒菇菌的後果:
- 野生菇可能含有毒傘肽、毒蕈鹼或腸胃毒素,可能導致腹痛、嘔吐、抽搐,甚至死亡。
- 如豬肚菇、草菇、蘑菇等,如果未煮熟,會產生不耐熱的腸道刺激物。
- 經乾燥處理的可食用菇類,若浸泡不當,可能導致細菌滋生並釋放毒素。
預防有毒菇菌的秘訣:
- 到可靠的商家購買食用菇類。
- 千萬不要自行採摘野生菇,並拒絕來歷不明或懷疑混有不明品種的菇類。
若菇類出現以下情況,請勿購買:
- 沾有栽培物料
- 出現有色斑點
- 發出異味
- 釋出黏液
處理菇類要注意:
- 以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 乾燥的菇類,應放入乾淨的容器中浸泡,浸泡時間不宜過長。如需浸泡過夜,應放入雪櫃。
- 浸泡後應盡快煮熟食用。(食物安全中心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