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5日)是小寒節氣,北方還未到最冷的大寒時節,香港位處南方,生活上有什麼要注意?註冊中醫師葉麗斌表示,此時天氣乾燥濕度偏低,容易出現咽喉乾涸,甚至是喉嚨痛、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食用溫補藥膳可能有反效果,應選擇生津潤燥食材,飲食不宜太多烤焗煎炸、生冷食物和凍飲。作息方面,冬季日照時間短,大家應多在日間活動,入夜後盡量早睡,保持情緒平穩安定;同時注意保暖、避免出太多汗,以免陽氣流失,有助保護陽氣和腎氣。
小寒|生津潤燥兩湯水
●食譜一‧湯水:沙參玉竹鷓鴣湯
材料(2人份):沙參30克、玉竹30克、粟米1條(切件)、紅蘿蔔1條(切件)、鷓鴣300克(可用豬𦟌代替)、南北杏各10克、蜜棗1-2粒、陳皮2角、生薑3片、水2公升
製法:
1.除蜜棗外,全部材料洗淨備用,陳皮浸軟去囊。鷓鴣洗淨後汆水備用。
2.全部材料放入鍋中,大火煲滾後轉中小火,煲1.5至2小時,加適量鹽飲用。
功效:生津潤燥,益氣養陰
飲用注意:有喉嚨痛或感冒症狀者不宜飲用;懷孕或產婦飲用前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食譜二‧焗茶:花旗參無花果蜜
材料:花旗參10克、無花果乾1至2個、蜜糖適量
製法:先準備200毫升滾水,加入花旗參和無花果乾,蓋住焗;待水變暖適合飲用後,加入適量蜜糖,即可飲用。
功效:生津潤燥,益氣養陰;適合咽乾的人飲用
飲用注意:不適合有喉嚨痛或感冒症狀者;怕冷、身體虛弱、容易肚瀉者亦不宜飲用;懷孕或產婦飲用前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更多小寒資訊:
小寒飲食不宜過於溫補 中醫教路:加蘿蔔粟米涼性蔬菜烹煮助減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