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HOTPICK

即時熱點

上一篇

秋燥|中醫教路:溫燥身體燥熱易怒、涼燥怕凍有燥咳【附紓緩溫燥、涼燥食譜】

秋風起秋燥隨之出現,秋燥都有分溫燥、涼燥?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稱,秋天溫度和濕度下降,此時肺和腎較易受到侵襲,出現皮膚乾燥、口乾喉涸等症狀,肺虛腎弱、部分乾燥症及濕疹患者尤其辛苦。林冠傑表示,秋燥有分溫燥、涼燥,證型亦有不同,他講解兩種秋燥的證型,以及提供紓緩溫燥、涼燥的食譜。

●溫燥

證型:身體燥熱,情緒會較差,易怒。感到較熱,較乾燥,會出現皮膚乾、口乾鼻乾、口涸喉乾等症狀。

紓緩溫燥食譜

1. 秋葵南北杏燉雪耳(2-3人分量)

材料:南北杏1湯匙、雪耳(已浸泡)半碗、秋葵3條、冰糖少許、水2碗

製法:秋葵剪去頭尾,斜切備用。雪耳、南北杏和冰糖加水,燉約1.5小時;加入秋葵再燉15分鐘,即成。可以飲湯水,湯渣較乾,比較難消化。

2. 竹蔗茅根水(3-4人分量)

材料:竹蔗1斤、茅根1兩、南北杏5錢、玉竹5錢、麥冬5錢、片糖或冰糖少許、水6-8碗

製法:所有材料加水煲滾,即成。

●涼燥

證型:一般會怕凍,以及出現燥咳、口乾、喉嚨乾和皮膚乾等症狀。

紓緩涼燥食譜

1. 清補涼(2-3人分量)

材料:沙參1兩、玉竹5錢、麥冬3錢、百合3錢、蓮子10粒、無花果2粒、水6碗、片糖或冰糖少許,痰多可加1角陳皮

製法:所有材料加水燉約1.5-2小時,即成。可以連湯渣一起進食。

註:上述方法一般人適用,如有疑問或身體感到不適,應向註冊中醫或醫生查詢及求醫。

文:何芍盈

熱門HOTPICK:bit.ly/3ybbOGX

秋燥/潤燥 實用資訊:

秋天易忟憎睡眠質素差 中醫教燉蓮子茶清心火

食肉多,脾胃滯 中醫:山楂麥芽焗水 助紓緩滯脹口乾

鼻乾誘發鼻敏感 中醫教路:薄荷辛夷花荊芥焗水 鼻聞或洗鼻助紓緩

秋燥飲食宜滋陰避吃辣 中醫教焗雪梨乾無花果茶

潤燥食譜|中醫潤燥8茶飲 清熱、健脾、紓緩秋燥

潤燥食譜|雪梨滋潤6湯水

中醫湯水食譜:菊花雪梨蘑菇湯 夏末初秋防皮膚乾燥

乾燥|轉季皮膚乾燥痕癢紓緩六招 中醫提醒洗澡宜用暖水勿過熱

曲池穴紓緩皮膚過敏【短片】

相關字詞﹕秋燥 溫燥 涼燥 食譜 中醫教路 熱門HOTPICK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