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食環署資料,在6月,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達四級、即白紋伊蚊分布非常廣泛的地區包括紅磡、西貢市、上水、屯門掃管笏。要使用驅蚊劑預防被蚊叮,市民宜留意有些驅蚊劑成分可溶解膠質物品,也有些是不適合嬰幼兒使用。本文按消費者委員會資料,整理5種常見驅蚊成分的使用注意事項。相關報道:登革熱|白紋伊蚊指數多區急升 上水、掃管笏最嚴重 馬鞍山滅蚊後仍分佈廣
常見驅蚊成分:
●避蚊胺(DEET):
.被廣泛應用多年,惟安全性成疑。如在兒童身上使用高濃度的避蚊胺產品,可能引致皮疹、水疱或令皮膚及黏膜受刺激。衛生防護中心建議,6個月以下嬰兒不要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蚊劑
.可溶解膠質物品或某些合成纖維,若手上沾有含避蚊胺的驅蚊產品,再拿取外層含有膠部件的物品如相機、手機、手提袋、膠框眼鏡或衣物等,可能造成損壞
●埃卡瑞丁(icaridin,又稱派卡瑞丁picaridin):
.常見於歐洲和澳洲防蚊產品,幾乎無色無臭,且不黏膩,比避蚊胺不易刺激皮膚,惟可能刺激眼睛,故加拿大健康局建議,6個月以下嬰兒不應使用
.不會損壞塑膠和人造纖維衣物
●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IR3535):
.無色,幾乎無味,有可能刺激眼睛,美國建議2個月以下嬰兒不應使用含IR3535的驅蚊產品
.驅蚊效用或較避蚊胺低
.與避蚊胺一樣有可能溶解膠質物品或某些合成纖維
●對-薄荷烷-3,8二醇(PMD):
.通常提取自檸檬桉或檸檬尤加利樹的精油,美國疾控中心(CDC)建議勿使用未提煉過的檸檬尤加利油驅蚊,稱其未經安全及功效測試
.可能會刺激眼睛,不建議3歲以下兒童使用;使用時要避免接觸眼睛
●甲基壬基酮(IBI-246):
.來自野生番茄的天然物質,是較新的驅蚊成分。部分產品或會將其標示為野紅茄提取物
.幾乎無毒,可用於化妝品和用以驅逐貓狗
資料來源:消委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