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HOTPICK

即時熱點

上一篇

元宵節|元宵習俗吃湯圓「焦䭔」 出行賞燈「走百病」 中文系講師談元宵兩詩

今日(2月5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有什麼習俗?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師、「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蕭欣浩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講解元宵節起源、古今習俗,以及介紹兩首與元宵相關的詩。

元宵節起源

「元」為初,即正月、「宵」為夜晚,正月十五是農曆首次圓月之夜。元宵節起源說法不一,節日起源跟宗教關係密切,古人因尊敬或喜慶而點燈,後來演變成慶祝的節日,人們會祭祀、相聚、飲宴、饋贈、出遊等。

元宵節習俗

出行賞燈「走百病」

古時人們在元宵節會於門口及大街市集點燈,有些燈籠會繫上詩句、謎語,所以又名「燈節」。婦女會相約出行,用意是消除百病,又稱「走百病」。現今元宵活動亦有猜燈謎,一家大小飯後到公園或市集閒逛亦有「走百病」的含意。

吃湯圓、「焦䭔」

古今元宵節都有吃湯圓的習俗,湯圓又名「元宵」,有紅糖、山楂、元肉(即圓肉)、棗泥等不同餡料,現多以芝麻、花生等作餡。古時人們會送湯圓予親朋好友應節。南宋《東萊集》亦提到,元宵節會吃「焦䭔」,即是用油煎炸的糕點,類似現時的煎堆。

元宵賞詩

1. 南宋《晚步》

南宋《石湖詩集》的《晚步》提及古時元宵節夜遊的情況:「排門簾幕夜香飄,燈火人聲小市橋。滿縣月明春意好,旗亭吹笛近元宵。」

釋義:古時家家戶戶於元宵祭拜,市鎮內都是燈火和遊人。圓月照,春季天氣好,酒樓市集有人吹笛、生歌、演劇,共慶元宵。

2. 清代《食元宵子》

清代《笏庵詩》有一首詩名為《食元宵子》,當中數句與吃「元宵」有關:「擘開水晶團,中有冰蜜汁。平生喜粉餈,早晚方漫喫。焉知長安城,已作上元節。」

釋義:將「元宵」撕開,內裏有晶瑩甜餡,這裏的「元宵」已蒸熟,類似現時的茶粿。作者因愛吃糕點,早晚都會吃,吃着才發覺,原來長安城已在慶祝上元節(即元宵節)。

元宵節/湯圓 相關報道:

新界圍村花燈高掛 禀神丁燈有別觀賞型綵燈

元宵現包湯圓 高手不露餡

湯圓8食譜 鹹甜炸湯圓DIY款式任揀

好去處:

元宵好去處|荃灣公園、北區公園、文化中心廣場賞綵燈 文物探知館猜燈謎

海濱行大運︱灣仔、銅鑼灣、炮台山、堅尼地城、荃灣海濱 喜迎新春

短片:香港公園球根植物展 賞兔仔花洋水仙應節【多圖】

兔年好去處:港九新界商場打卡點 瑞兔、花藝、剪紙各適其適

短片:故宮館「清代宮廷生活」展新春藏品 大吉葫蘆寓意多子多福【多圖】

熱門HOTPICK:bit.ly/3FoHZom

相關字詞﹕元宵 習俗 賞詩 湯圓 熱門HOTPICK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