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衛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計劃於「慢病共治計劃」先導期於明年年底完結後,深化發展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逐步覆蓋更多慢性疾病病種,建立家庭醫生制度,由家庭醫生作為市民的第一線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並建立雙向轉介機制,確保複雜病例適時獲專科跟進。
文件中表示,「慢病共治計劃」累計參與人數有13.1萬人次,7.4萬人完成篩查,約3.1萬人被診斷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已進入治療階段的計劃參加者人數有約3.1萬人。根據委託本地大學的初步分析,糖尿病參加者的糖化血色素值下降1.0%;高血壓參加者的收縮壓下降了15.0mmHg。
醫衛局提出,政府計劃在「慢病共治計劃」三年先導期結束後,深化發展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現行糖尿病及高血壓管理為基礎,整合基層醫療服務資源,逐步覆蓋更多慢性疾病病種,並加入更多健康賦能的元素和預防性護理項目,康健中心和家庭醫生將成為「慢病共治平台」的重要支柱,其中會建立家庭醫生制度,由家庭醫生作為第一線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乙型肝炎篩查計劃,亦會沿用慢病共治平台推行。
至於社區藥房計劃,預計於2026年第四季開始分階段推行社區藥房計劃(社區), 目標是全港各區有至少四至五間社區藥房提供服務,服務初期將於數區試行,然後分階段擴展至全港18區。社區藥房計劃(院舍)則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開展首階段招標工作並於2027年第一季開始分階段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