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聯同香港教育城將於本月30日至下月7日舉辦首屆「數字教育周2025」,由「學與教博覽」及「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及會後工作坊系列」組成,讓教育界及創科界跨界交流會,探討運用人工智能及創新科技提升學與教效能。
對於近日地緣政治有否影響邀請美國頂尖科技人才或學者參與活動,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林峯表示,首屆數字教育周有來自美國、英國、澳洲及內地等講者,邀請過程中未見挑戰,認為專注在學習、教育層面的交流暫未見問題。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教育基建)蔡敏儀指,國際高峰會的主題演講嘉賓其中包括美國史丹福大學學者Victor Lee,稱歡迎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和教師參與。
林又提到,教育城正創建「數字教育資源庫」,搜羅全球的電子教學工具。他指,進行數字教育基建採購時,「性價比」為主要考慮,又稱採購過程中,「當然有時我們遇到的就是一些採購…由於技術(出口限制),未必採購到」,強調採購過程公開透明。
財赤下削數字教育資源? 教育局:持續給予中小學津貼
至於財赤下,教育局會否削減數字教育的撥款資源。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支援) 謝婉貞強調,政府大力推動數字教育,包括在優質教育基金撥備5億元推行電子學習配套計劃,亦持續給予中小學校津貼,例如資訊科技綜合津貼等均「無減到」。她稱,目前逾220間公帑資助中學,於初中科學科推動人工智能輔助教學。至於會否就數字教育增設其他KPI,她指,局方一直聆聽各持分者意見,會就目標和方向訂定新措施。
教育局聯同香港教育城將於本月30日至下月7日舉辦首屆「數字教育周2025」。其中「學與教博覽2025」設約600個展位,策劃逾270場主題演講、研討會、公開示範課及成品展示,展示創新教學方案與科技應用趨勢。今屆特設內地及亞洲展區,邀請來自內地、南韓及新加坡等地機構參與。博覽亦會增設校長論壇,將匯聚逾200名香港及國內外校長,探討新興教育趨勢等議題。
「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及會後工作坊系列(AIinLT)」則在7月4日至7日舉行,全球教育界人士將分享人工智能於不同學科的實踐經驗,探討如何善用科技,將會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和教師約100場的論文發表和教學示範,並將舉辦11場主工作坊,以及多間教育科技供應商參與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