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鵝頸橋以「打小人」攤檔聞名,有議員今(28日)在立法會關注對當區居民造成困擾,會上不少議員批評「打小人」迷信。文體旅局副局長劉震回應指「打小人」屬於商業活動,不擬設發牌或認證制度。
民建聯梁熙關注,鵝頸橋每逢周末「雜亂無章」,對當區居民造成困擾,當局會否設立認可發牌機制。文體旅局副局長劉震表示,「祭白虎」是驚蟄節氣習俗,有特殊意義,而「打小人」全年無休,與驚蟄無關,屬於由服務提供者進行的商業活動,從非遺角度不會有認證工作。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亦稱食環署不擬就此發牌。
劉震又稱,每年3月是「打小人」人流高峰期,鵝頸橋目前10個相關檔攤,灣仔民政署定期統籌跨部門聯合清理行動,改善對當區環境影響,今年1至5月,已採取9次聯合行動。
選委界議員陳永光關注會否取締非法「打小人」,「既然不在非物質遺產清單裡,為何不管好,而要繼續做導人迷信的行為?」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謝偉銓稱「有人說打小人迷信,而且予人感覺有些惡意及負面」,但「打小人」可視為趨吉避兇的特色習俗,並詢問政府如何美化市容。
黃淑嫻稱不同部門會繼續各施其職,避免滋擾市民。梁宏正表示有需要會將議員意見交區議會討論,與部門商討。
選委界吳傑莊詢問,有外媒藉「打小人」活動渲染香港迷信特質,當局如何應對文化標籤。劉震稱盼通過正確教育,讓市民認識驚蟄意義,因此舉辦不同活動推廣二十四節氣。他又稱「打小人」是否優秀傳統文化有待商榷,若社會主流意見盼就此研究,當局願意立案。
九龍中議員楊永杰稱「打小人」吸引旅客,當局會否在中華文化體驗館推廣。劉震稱推廣時會緊扣驚蟄節氣,而非「隨隨便便365日都會進行這件事」,才能給市民、學生對二十四節氣有正確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