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驗船督察:無留意南丫四號甲板以下裝備 相信船隻建成後應已驗水密 (12:54)

2012年南丫海難39死,死因研訊今(21日)踏入第12日。南丫四號「水密門」爭議圍繞甲板下的艙室不設水密門,有海事處驗船督察供稱,他只檢驗甲板上的水密裝置,不會留意甲板下情况。他強調每艘船結構不同,難以要求海事處統一驗船制度,又指船隻建成後應已檢驗水密,「如果重覆做返之前嘅步驟,有時一日驗十幾條船……係無時間做」。

海事處高級驗船督察周兆鵬2011年5月負責南丫四號「兩年檢」,周說主要檢查內部結構,若無改動痕跡,會假設船隻現狀和圖則脗合。他稱對舵機房及油箱房之間的通道印象模糊,他假設船體分科的同事已評估毋須裝水密門,不會跟進懷疑。在遇難者家屬一方提問下,他否認無留意兩艙之間應設水密門,構成失誤。

時任驗船督察周安國2007年7月負責南丫四號「最後檢查」(final inspection)。他供稱主要檢驗甲板以下的引擎,亦會檢查船殼有否破爛。他強調,建造新船階段應已檢查甲板以下的水密艙壁,他只負責檢視潛在危險,無特別留意甲板以下的設備。

海事處工作指引列明,最後檢查的項目包括驗水密及風雨密裝置。周安國表示,入職後跟師父學習,他理解要驗甲板以上的防風浪設備,例如膠製門框會否漏水,致風雨湧入艙底。在家屬一方提問下,他承認指引無列明檢驗甲板以上抑或甲板以下,他理解為甲板以上。家屬一方指,在死因研訊聽過檢查甲板上下的兩種說法,驗船人員是否欠缺統一理解。他回應每艘船結構不同,不能要求部門統一做法。

周安國續指,同事驗新船時應已檢查甲板下的水密裝置,若「最後檢查」重覆之前的步驟,根本無時間檢查。家屬一方指出,有驗船人員供稱每日檢驗3至5艘船,著他釐清說法,他改稱每日平均檢驗3至7艘船。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