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養和推院內檢測基因變異治療癌症 涵335種基因收費4萬元 至今服務20人 (22:19)

基因檢測有助確定癌症發病機制,養和癌症中心今(20日)開記者會指,去年11月推出「綜合性癌症基因組學檢測(CGP)」服務,可一次檢測335個與癌症相關的基因是否出現突變,亦是全港唯一一間由抽取、化驗及分析均在院內進行的私家醫院,有關服務收費4萬元。

養和指,CGP主要針對癌症期數較後或病情較複雜的患者,至今年4月已服務20名患者;過往同類型基因檢測一般是送至外國化驗,需等候一個月,現時可縮至兩周,病人可盡早接受治療。

養和團隊指,檢測基因突變在癌症治療中猶如「抽絲剝繭」,可為解構腫瘤及其發病機制提供關鍵線索,如部分肺癌病人是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陽性基因突變引致,有機會可採用標靶藥物治療。養和在2013年便開始採用「次世代基因排序」技術,針對血癌、肺癌、腦癌、大腸癌及子宮內膜癌5種癌症,檢測基因突變情况。

CGP服務則是養和癌症基因檢測的優化,養和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指,針對已擴散的晚期、復發及難治個案,CGP能找出靶點、配對治療,若患者檢測出癌細胞帶有特定基因突變,醫生便可制定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其次CGP可評估後,即預測腫瘤對治療效果。另外,若腫瘤的基因特性並非完全固定,如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失效,CGP便可檢測基因變化,有助調整治療方案。

CGP針對癌症期數較後、復發或病情複雜的患者,養和放射治療部主任暨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邱振中指,這些病人需要明確的治療方向,以更好控制病情。養和可在院內進行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有助醫生清楚了解癌細胞的基因變異特性及突變組合,及時為病人配對相應的癌症治療。

63歲張先生於2023年復發非小細胞肺癌,一直服用口服標靶藥物,惟今年初血液癌症指標上升,亦出現胸痛,經CGP檢測發現發現癌細胞出現新的變異,令原本藥物失去其針對性和出現抗藥性。張先生後獲新標靶藥,病情好轉。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