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署今年起逐步更新全港所有行人過路處的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下稱裝置),新一代裝置增設發光組件、摸讀地圖、語音位置提示、非接觸式行人過路按鍵及靈活聲量調節共5項新功能。該署總工程師(交通控制)郭家駿今(20日)指,自4月開始更換裝置以來,已在27個路口安裝,會先於深水埗、油尖旺等多視障人士使用的區域的路口安裝。
署方今日向傳媒簡介新裝置,該署發言人指原有發聲裝置大部分已運作逾20年,超過正常使用年限,故障率亦有上升趨勢,需要大規模更換,署方自今年4月起逐步更換全港約2000個路口共約1.3萬套發聲裝置,預計於2027年底前完成更換。郭家駿稱更換裝置的成本約9800萬,現時的裝置在近4年間,每年有約500至900個裝置故障需更換,即每年故障率約4%至7%,指新裝置的壽命亦較現時的長。
新裝置的5項功能包括讓弱視人士更容易找到行人過路處的位置、為視障人士提供過路處附近的佈局資訊、可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讀出過路處附近的街道名稱,讓使用者得悉身處的位置。另外一項新功能,則可讓視障人士在夜間裝置音量減低時,利用專用無線裝置或或運輪署「香港出行易」手機應用程式的遙控功能,短暫提高發聲裝置聲量約5分貝,讓他們安全過馬路。署方會在今年第三季經視障人士團體香港盲人輔導會統籌一次過免費派發約1.5萬件專用無線裝置讓視障人士使用。
郭家駿又指,當局派發1.5萬件無線裝置是與相關團體討論後預計的數量,但可視乎情况增加數量,現有裝置由發聲組件、附設或沒有附設行人過路按鍵功能的震動組件組成,前者安裝於行人燈號之下,據燈號發出不同響號,但現時發聲裝置在晚上會調低,避免影響附近民居;後者安裝在行人過路燈燈柱手肘水平,震動器位於組件底部,以不同的震動摸式顯示不同燈號,並有一個箭咀指示行人過路的方向,供視障人士使用。
視障人士關注交通事務聯席:新系統較全面
視障人士關注交通事務聯席召集人李啟德稱,新系統對他們保障較全面,晚間寧靜環境下提升5分貝已有足夠的聲音提示協助過路,又指以往的發聲裝置聲音較散,難以清晰聽到發聲點,導致找行人路和過路時有困難,「相對難行到直線」,新裝置發聲點穩定和清晰,「相對容易走到一條直線」,亦更容易令他定位到身處的位置。
李又指,據他了解無線裝置派發,由香港盲人輔導會統籌,亦會再向其他6個相關機構派發,合資格會員即可領取,並規定不可重複領取,呼籲如未成為會員的視障人士加入,因裝置使用公帑不可濫用。
李啟德今日亦到海泓道富榮花園外行人過路處向傳媒示範使用裝置,按下底部的按鈕便有三語發出「海泓道富榮花園外」的語句,當綠燈亮起時,讀出的語句會終止。他讚揚環觀全世界的城市中所有路處都有發聲裝置僅有數個,「香港擁有最多數量的一個」,很開心有這套「世界級」的系統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