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丫海難造成39死,死因研訊今(19日)踏入第十日,曾親自驗船的海事處人員到庭作供。總驗船督察陸漢英稱,九十年代毋須帶圖則驗船,直至海難發生,管理層要求員工帶圖則核對,「我哋做法已經改哂」。死難者家屬一方質疑,陸漢英兩次驗船均忽視圖則列出有水密艙壁,屬工作失誤。陸否認失誤,稱不會逐一檢查細節,「要我全部睇清楚係不切實際」。
時任驗船督察、現為總驗船督察的陸漢英供稱,以往新入職的同事只會跟「師父」學習一個月,近年增設培訓,由資深同事擔任訓練主任教授驗船。就南丫四號「水密門」爭議,陸稱如果艙壁通道口缺乏水密裝置,並非常見情况;但他檢驗一艘建造多年的舊船,會信納同事以往驗船「已經做咗要做的嘢」,若無改動和拆毀痕跡,他不會留意有否裝水密門。
陸漢英負責南丫四號2005年6月及2009年8月的四年檢,他稱兩次驗船均參考外板展開圖(shell expansion plan)、剖面及艙壁圖(sections and bulkheads plan)等圖則。家屬一方問,圖則列明舵機房及油箱房之間設水密艙壁,為何陸無留意。陸表示,當時主要檢查船隻實况,不會逐一核對圖則的線條和名稱,加上他信納同事已完成結構檢查,只專注自己的任務。
家屬一方稱,陸起碼有兩次機會審閱圖則,會發現應設水密艙壁。陸回應,當時主要留意所需資料,如艙壁厚度,若要審視細節屬不切實際,「例如法庭(文件)咁多頁紙,係咪要我逐張睇呢?」陸強調每日檢驗不少船,「無可能一日做得哂」,否認自己沒有妥善驗船。
陸提及,海事處早年無要求員工帶圖則驗船,經過海難事件,驗船人員須帶圖則,核對船隻實况是否和圖則一致。港燈一方提出,驗船人員主要跟「師父」學習,以口頭傳授驗船準則,或產生不一樣的驗船制度。陸稱「只能夠話,每樣嘢都有少少不足」,終導致意外發生,強調驗船做法已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