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南丫海難死因庭|「海泰號」船頭鋼片事發前已脫落 財利董事稱時間倉卒無維修 (15:57)

2012年南丫海難造成39人死亡。死因研訊今(16日)踏入第九日。財利董事羅愕瑩供稱,繪圖員為「南丫四號」編寫穩性計算書之後,工程部上司毋須重新計算,交由海事處覆核和審批。另就「海泰號」撞船時是否有金屬片加固,財利董事羅競瑩稱事發前一個月,見到船頭金屬片已經脫落,但無書面紀錄。

針對「南丫四號」水密門爭議,財利董事羅愕瑩今繼續作供。羅庭上確認,繪圖員張福初1995年至2005年間計算船隻入水穩定性,估計工程部Jon Leizaola或張泉佑會覆核數據。海事處一方質疑,Leizaola自稱無參與穩性評估,亦不知有否裝水密門。羅不同意Leizaola無相關知識,指Leizaola離職後投身另一著名船廠,「佢自己話無做,我唔可以代佢講」。

海事處引述證供指,張泉佑承認只會審視張福初的估算結果,若結果合格便呈交海事處,質疑他只考慮結果,忽視下屬可能「隨便寫」。羅愕瑩回應,員工不會隨便寫,因海事處督察會再用軟件重新運算,最終由海事處批核。海事處進一步指,另一繪圖員2005年用軟件編寫穩性計算書,張福初不懂用軟件,實際上無法覆核。羅稱下屬做法仍可接受,從財利的角度出發,「我唔會核對你有無check,寫得落去我就接受」。

死因庭亦傳召羅愕瑩胞弟、另一財利董事羅競瑩作供,探討「海泰號」船頭或包金屬片。羅競瑩主力維修工作,稱所有財利製造的船隻都有金屬圍板,旨在阻擋垃圾,具美觀用途。他不知道增添圍板是否需要海事處批准,亦無參與有關工作。他稱2012年9月、即海難發生前一個月,海泰號送往船廠清洗船底,下屬羅炳生告知鋼片已剝落,因時間倉卒,打算下次維修才補回鋼片。

羅競瑩承認,從2012年10月海難事件,直至去年6月錄口供,當中逾11年無任何書面紀錄交代鋼片脫落;若無發生海難,「我唔會記得咁瑣碎嘅事」。死難者家屬一方指出,羅炳生的證供無提及鋼片已脫落,僅稱若發現鋼片剝落,一般毋須通知上司。羅競瑩供稱,當時和羅炳生「傾閒偈」發現鋼片剝落,對此印象深刻。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