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本港家庭開心指數三年來首呈升幅 需照顧學童的家庭開心指數較低 (13:36)

「香港開心D」今(15日)發布「香港家庭開心指數調查」結果,顯示連跌三年的香港家庭開心指數今年首呈升幅,惟仍低於疫情前,而需要照顧6至12歲學童的家庭開心指數相對較低。家庭議會前主席石丹理建議港府參考新加坡,建立全面家庭政策,提高開心指數。

研究在今年3月以網上及面談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1117份問卷。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家庭開心指數連跌三年後,今年由2024年6.43分回升至6.91分(10分滿分),但仍低於疫情前(2021 年達 7.26分),當中仍有三分之一受訪者的家庭開心指數為 6 分或以下,屬一般甚或偏低水平。

研究分析,最影響家庭開心指數的因素是個人開心指數,分數由去年6.09 分(10 分滿分)上升至6.58分;其次是家庭資源-心理資本,意思即個人對自身居住狀況是否安全、舒適的觀感,以及應對生活難題的感受,並非與住屋大小掛勾,其分數由去年 6.58升至 7.24 分。至於第三個影響家庭開心因素是家庭健康,分數輕微上升至 6.69 分。第四因素為家庭溝通模式,惟分數較去年輕微下跌0.29分。

石丹理解釋雖然今年不少店舖結業,但近年本地經濟尚可,就業率及本地生產總值(GDP)都「OK」,而且家庭逐漸適應「後疫情」時代,應為今年家庭開心指數上升原因。他補充,其他國際經濟先進國家開心指數如芬蘭達8至9分。香港家庭開心指數今年雖上升,但相比之下仍然較低,有上升空間,又建議港府參考新加坡,建立全面家庭政策,協助提高開心指數。

研究另外首次發現,需要照顧6至12歲學童的家庭開心指數相對較低,平均分數為6.86分。石丹理表示,疫情後6至12歲學童的家長需重新適應如何協助子女預備呈分試,家庭壓力較大,令其開心指數較低。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亦建議,學校可舉辦活動提升家長溝通能力,在家庭對子女應用。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