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丫海難39死,死因研訊今(12日)踏入第五日。庭上展示「南丫四號」向海事處呈交多份圖則,有圖則顯示,舵機房及油箱房之間設有水密艙壁;而在另一份圖則,艙壁位置標示為一般通道口。時任財利船廠維修部主管承認圖則不脗合,有互相衝突之處。惟他強調,圖則沒有講明艙壁須防水,不一定安裝「水密門」。
「南丫四號」由財利船廠建造,「海泰號」則由財利轄下的珠海斗門船廠建造。時任財利維修部主管羅炳生,從2008年起參與海泰號的年檢維修工作。此外,他2000年左右任職財利工程部,負責繪製船隻的電器圖則。
代表海事處的大律師徐穎文展示多份「南丫四號」圖則,觸及「消失的水密門」爭議。根據基本結構及甲板圖、以及船舵及舵杆圖,舵機房和油箱房之間的通道寫有「WT BHD」字眼,羅炳生確認代表水密艙壁。
另在剖面及艙壁圖,艙壁的位置標示為「access opening」。羅炳生供稱,這代表一般通道口,「通道加上水密門更加好,呢到無講明要加水密門,剩係講通道」,和其他圖則有衝突。海事處一方指出,部分圖則表明裝置水密艙壁,部分標示為一般通道,是否涉及分歧,羅同意說法。羅稱,工程部經理張泉佑會負責把關,確保圖則沒有不脗合之處;若張不在,便由財利董事羅愕瑩處理。
研訊另一重點是「海泰號」左右船頭包有L型金屬片,撞船後或造成更大損毁。羅炳生供稱,鋼片用途是保護船頭免受碰撞損毁,羅不記得海泰號何時增加鋼片,亦不清楚事前是否需要海事處批准。羅表示,印象中海泰號鋼片毋須維修或更換,若需要替換,船東會在工作清單交代。代表海難家屬的大律師譚俊傑問,若鋼片脫落,是否需要即時安裝;羅稱不必即時更換,「無(鋼片)都無問題,可以照樣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