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衛局將於今年5月成立醫學實證與臨牀卓越研究所,由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前主席梁嘉傑擔任召集人。梁嘉傑表示,平台所出版指引具地位,當出現訴訟時,醫委會及民事的專家證人可援引指引,如沒有跟隨指引醫生需解釋。醫衛局長盧寵茂指,指引是供參考用途,醫生仍需根據專業判斷作臨牀判斷。
盧寵茂指,未成立醫卓所時醫生需自行尋找醫學實證,醫生亦有參差,實證指引以分級(Level of evidence)推行,以第一級為例,醫生如不跟隨指引,需具很強理據,但其餘級別不會「收得太緊」。他指醫療專業存不同意見合理,但良好治療方案需愈拉愈近。
盧寵茂指,個別醫院及專業組織目前有部分指引,但缺乏平台整合統一指引,例如中風治療處理。梁嘉傑補充,中風病人有不少新科技治療,不同狀况的病人處理方式有不同,如一間醫院沒有適合中風治療,可按安排轉介至其他醫院。
當局初步同意向醫學專科學院撥款1900萬元作為起始資金。梁嘉傑指,參考外地,預料需要12至18個月訂立指引,市民如有機會閱覽指引並理解治療是好事,但最終方案需由醫生與病人商討。
本港不時於外國引入新科技,被問到醫生是否可跟隨海外指引進行醫療程序。盧寵茂表示,任何醫生跟隨海外指引,相信有其原因,重申醫生會根據專業判斷行醫。
相關字詞﹕盧寵茂 醫學實證與臨床卓越研究所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醫專 編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