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今年雨量料最多2700毫米 渠務署提高排水設施標準有信心應對2023年的500年一遇暴雨 (16:26)

渠務署表示,去年總雨量為2310毫米,略低於正常值;今年降雨量將增至最多2700毫米。渠務署長莫永昌表示,因應2023年「500年一遇」暴雨,渠務署去年已更新設計手冊,將有關抵禦雨量的設計標準提升至每小時158毫米降雨量,若再發生「500年一遇」暴雨,仍有信心應對。

莫永昌指,去年總雨量為2310毫米,略低於正常值2431毫米;去年並無發出黑色暴雨警告,較過往少,不過黃色暴雨警告數目有所增加,增至37次。至於去年署方緊急事故控制中心總共啟動7次,48宗水浸個案均能在1至2小時內完成處理。根據天文台預測,今年降雨量約為2100毫米至2700毫米。莫永昌指,屆時未必會出現嚴重水浸,因雨量存在不確定性,降雨量多不代表情况差。

渠務署由2024年起至今共有5個蓄洪池落成,分別位於大坑東、上環、跑馬地、安秀道及安達臣道,提供近25萬立方米蓄洪量,現正興建9個蓄洪池及1個蓄洪湖,總容量達約34萬立方米,預計今年至2030米落成,若連同正在規劃的元朗南新發展區蓄洪項目,將額外提供約55萬立方米蓄洪空間,即本港未來共有超過110萬立方米蓄洪空間。

渠務署去年已更新設計手冊,將有關抵禦暴雨的設計標準提升至每小時158毫米降雨量,即相等於2023年9月「500年一遇」暴雨的每小時降雨量。被問到是否由2024年起至正在興建的蓄洪池皆引入了最新設計標準,莫永昌稱,手冊於去年更新,雖然當時部分蓄洪池工程已開展,但渠務署亦曾審視正在施工項目,有否空間令其排洪能力應對最新設計標準的雨量。

另外,渠務署提前準備應對暴雨,包括把緊急應變隊由160隊增至180隊,應急運作基地亦會增至30個;渠務署亦引入4款排水機械人,加快水浸事故處理效率。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