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月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並將於明年元旦實施,其中急症室、住院及門診均會提升收費,當局同時透過醫療費用豁免、以及設立一萬元「封頂機制」,減輕病人財務負擔。醫務衛行局長盧寵茂今早出席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時,被問到是否有空間調整方案,他表示總體改革方向堅定。他指以9成資助率為改革目標,但不會稱之為終極方案,而急症室非緊急病人收400元,亦非當局計劃的終點。
新收費實施後,公營醫療收費的資助率會降至94%,政府稱目標是5年內將資助率降至90%。盧寵茂表示,承認收費改革「有能力的人」需付出更多,「9成不會話係最終極」,會持續改革,並於適當時間進行醫療融資檢討。
不少議員關注急症室非危急以外類別,每次收費為400元。盧寵茂指收400元「並非終點」。他再舉例提到「手指痛、腳痛」,應考慮預約私家。至於小童晚上發燒、骨折等情況,相信有需要到急症室求診,是急症室處理範圍。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指收費豁免機制實施下市民必「湧住去申請」,憂低估申請幅度,亦促請讓全數長生津長者納豁免機制中。盧指因收入及經濟原因申請豁免,才需獲醫務社工支持,又首次公布當局預計共有6.6萬人申豁免。
選委界陳凱欣質疑,收費調整前服務未齊備,而豁免期間需大量行政費。陳凱欣表示,政府於2019-20年度財案,留下100億作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應應用減少收費加幅。盧指100億佔公營醫療每年開支一成,非根本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