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DSE)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開考。首設立場題,考生需就香港現況,回答是否同意「人們實踐低碳出行是不容易」。有中學公民科老師認為,題型不陌生,其他科目也有要求考生表達立場,估計考生能掌握;又說回答時倘具備正反意見和駁論,能取更高分。整體而言,試題難度不大,估計達標率能超過9成,跟去年相若。
全卷總分43分,設3題必答題,其中一條8分題問及,考生是否同意「就現時香港情况,人們實踐低碳出行是不容易」說法,首問立場題。聖士提反堂中學助理校長徐曉琦認為,多一條長答「無傷大雅」,「威力冇想像中咁大」,認為達標率不會因一條長答而跌至9成以下。同校公民科科主任姚志偉則表示,「是否同意」題型並不罕見,歷史和中史科等科目亦要求考生表達立場;該題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考生要寫駁論,儘管難度是全卷最高,但他以任教中學為例,中三已教授如何回答「同意題」、如何寫駁論等,相信考生能掌握。
任教公民科的仁愛堂陳黃淑芬紀念中學助理校長黃中偉說,該題需考生闡述立場,並以正反論證,接近以前通識科題型,形容為全卷最難一題,相對高階。他舉例,若考生同意該說法,答題時可引用資料說明本港運動文化並未普及,並用自身所知知識,如港人工作節奏急促,習慣乘搭交通工具,以及本港運動配套尚有改善空間等作解釋。
黃又說,樂見今年有正反立論等難度較高題目,符合該科發展方向,讓學生多角度思考,日後課程亦會加多訓練,又稱「一份具挑戰度的試卷,能夠讓學生成長,並評估其所學的東西」。對於以往通識科以「立場題」分高低分,公民科只分達標與否,黃指部分考生想取高分,又建議增加「優異表現」評級以鼓勵考生。
至於第二題有長題目問及,「提供對外援助可以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黃中偉估計普遍考生感不熟悉,需具體描述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及軍事援助等,並非日常生活層面概念,考生或感抽象。
黃中偉表示,今年題目程度較去年略深,對考生表達、解釋,及引用概念的要求提高,但稱容易合格,料合格牽與往年相若,達9成4左右。他又指,全卷總分為43分,料17至18分為合格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