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通識教育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開考,成績只分達標與否,全卷三大必答題分別涉低碳出行與港人的運動習慣、中國對外援助與國際影響力,以及「一國兩制」下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
在屯門一個試場,有考生提早離場,其中楊同學表示自己提早完成考卷,有信心達標,認為較學校模擬卷容易,直言沒有溫習,事前只「䁽過幾眼」教材,又稱平日多留意時事,答題時寫有關歸屬感,以及回應資料即可。
祝同學表示,試卷程度不難,靠平時看新聞,主要圍繞資料,並持一般常識作答即可。她又說,事前只溫習2至3小時,並沒有特別溫習港區《國安法》相關知識,「因為平時都會接觸到」。
西環的一間考場,考生林同學認為試題難度較校內模擬卷輕鬆,整體只用一兩成時間溫習,有信心拿達標成積,4題選擇題能全取。他亦說題目易引生活例子,舉例在回答香港有甚麼優勢弘揚中華文化時,能引用屋企附近、剛結業的新光戲院作例子。他笑言試題約個半小時已大致完卷,為何不提早走?「咁都要尊重個科目嘅!」
另一考生陳同學認為試題難度較往年相約,指題材生活化,「揭一揭(教科書)半個鐘就入晒腦」。他說平時有看新聞,「日常生活知識可以應付到」;又說貼題全中,笑說「一隻手都做得晒」,「不過都係咁好咁有自信先,『有所保留』!」
全卷設4題多項選擇題,包括問《基本法》下,香港居民有否進行學術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亦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有否包含互不干涉內政等。有長題目要求使用資料回答「中國的對外援助如何改善受援國人民的生活」。另設題要求考生解釋「香港具備哪些優勢有助弘揚中華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