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自前年9月4日起推行,暫停執行計劃下26個職位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外勞的規定兩年。多名立法會議員關注獲批外勞數字,據勞福局提交予立法會特別財委會的書面答覆,截至今年2月底,計劃批出7380宗申請,有逾2.6萬外勞正從事以往不可輸入外勞的26個職位,當中最多是侍應生。有議員質詢當局會否設立剎停機制、或暫停相關放寬,局方回覆重述現有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的措施,並指勞工處現正檢討優化計劃,包括涵蓋範圍、運作和實施安排等,會充分考慮僱主組織及勞工團體等持份者意見,擬定未來路向。
據勞福局書面回覆,截至今年2月28日,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共接獲11342宗申請,涉及98065名外勞,當中71623名擬從事過往一般不得輸入外勞的職位。期內獲批申請有7380宗,涉及51051名外勞,當中34339名獲批從事過往一般不得輸入外勞的職位。
這班約3.4萬外勞中,有26087人從事以往不可輸入外勞的26個職位,剩下的8252人從事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倘再看前者的分項數字,該批外勞最多從事侍應生,有8590人;其次是初級廚師及售貨員,分別有5773人及3745人。
據當局數字,逾5萬名獲批外勞中,有23750名從事餐飲服務業。工聯會議員陸頌雄指本港飲食業失業率去年有上升趨勢,質詢當局會否為本地工種失業率訂立界限指標,用以剎停輸入外勞,保障本地工人。勞聯勞工界議員周小松也問及當局有否計劃暫停26個指定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可輸入外勞的安排。
勞福局書面回覆指僱主須於本地公開招聘,以不少於每月工資中位數的工資優先聘請合資格本地工人;並指勞工處正檢討優化計劃,包括涵蓋範圍、運作和實施安排等,會充分考慮僱主組織及勞工團體等持份者意見,擬定未來路向。
議員吳永嘉關注有企業指計劃成本過高,當局會否研究提高居所成本的最高抵扣比例取消計劃中對工資中位數的要求。勞福局重申做法為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按現有標準合約,僱主可從外勞工資扣除相應期間的實際住宿成本或百分之十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