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盧寵茂指急症室逾半第四、第五類病人日間求診 指有其他醫療選擇 (18:20)

政府本月25日公布公營醫療改革方案,急症室明年起加價至400元,危殆及危急病人豁免。近日不少人關注現時夜診服務不足,憂夜晚看醫生最終只能選擇急症室,醫衛局長盧寵茂今(29日)出席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指,第四及第五類病人當中超過一半是在早上8時至下午4時到急症室求診,這段時間肯定有其他醫療選擇。

盧寵茂亦表示,不同意外界指「收錢就是道德唔正確」,指認為五類病人都應該收費,而第一及第二類危殆及危急病人毋須收費是要反映急症室的功能。他亦提及,目前第三類病人有約三成需要入院,而第四類病人只有不足一成人最終需住院。

盧又說,第三類病人佔所有病人的約四成,而急症室服務承諾是30分鐘內可以為他們診症,但目前只達標77%,若能夠減到第四及第五類病人,有望令第三類病人能更快看症。他亦強調指,市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而急症室亦不是市民健康問題「第一接觸點」,籲市民一旦感到不適例如傷風感冒,應預先計劃求醫,而非到急症室或夜間門診取藥。

至於有意見擔心公營醫療收費調整後,私營醫療會「水漲船高」而同步增加。盧寵茂今日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質疑有關說法是否誤導,甚至引起公眾恐慌。他表示,如果最終有10%的第四及第五類病人轉看私家醫生,相信這個門診量不會令到私營診所即時生意好而加價。

另外有港台聽衆致電稱自己曾在公院急症室工作,留意到所謂「濫用」急症室的人士多為綜援人士,指他們多毋須工作,可在急症室等候較長時間,而加價後該群體繼續豁免收費,質疑加價未能真正有效。盧寵茂回應稱,改革不應針對弱勢群體,指沒人想求人幫助,「捐錢的人應該幸福過接受的人」,又說未來會轉變公院普通科門診角色為「弱勢群體的家庭醫生」。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