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下周二公布的首階段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料會包括推磁力共振掃描造影(MRI)、電腦掃描造影(CT)等複雜影像診斷非緊急服務按項收費,主要影響門診病人,醫管局指近年接近一成病人在預約公院CT、MRI等放射服務後「甩底」,並透露未來如果病人不主動提前取消預約,公院會照樣收費。
醫管局昨舉行傳媒講座介紹現時公院放射科服務使用情况,指本港人口老化、慢性疾病年輕化趨勢下,放射服務需求不斷增加,CT、MRI及超聲造影檢查過去10年皆供不應求。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表示,近年近1成病人預約了公院放射服務最終無使用,導致名額浪費,「推行逐項收費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可減少這類個案。」
他透露,如果預約了的病人不主動在之前一個特定時間取消的話,醫院會照樣收費,他相信這會令病人比較珍惜一點有關的檢查,真的沒需要的病人會比較有動力一點去主動取消他的預約服務。黃又強調收費調整後,將維持公帑高度補貼。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幹事彭鴻昌則表示,公院放射服務輪候時間過長,部分病人如腫瘤病人或最終選擇私營服務,並關注現時取消預約的途徑是否方便,指收費與否或不是病人「甩底」的原因,質疑逐項收費的成效。他續表示,醫管局和政府日前曾就方案原則諮詢病人組織,但未展開公眾諮詢,「是否政府決定什麽是合理比例,市民夾硬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