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逾百人獲頒賽馬會獎學金 馬會主席籲獎學金得主以科技力量造福社會 (09:25)

新一屆賽馬會獎學金頒授典禮昨日(17日)舉行,其中去年有116人獲頒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另10人獲「賽馬會新晉創科學者獎學金」。馬會主席利子厚致辭時表示,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是人工智能,呼籲賽馬會學人和新晉創科學者要做好準備,善用科技力量,造福社會大眾,為下一代帶來正面影響。

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包括「賽馬會主席卓越獎學金」、「賽馬會駿步人生獎學金」、「賽馬會本科獎學金」、「賽馬會研究生獎學金」「賽馬會職業教育獎學金」及「賽馬會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獎學金」。

幾名賽馬會獎學金得主日前受訪談得獎感受。現就讀香港大學工程學士一年級的李灝,3歲確診脊髓肌肉萎縮症,後來需以輪椅代步,他上肢仍能郁動,不過平日難以做出控制滑鼠等動作,因此他在高中時以自身經歷,與兩個朋友發明「頭戴式滑鼠」,透過移動頭部來控制電腦上的鼠標,更憑作品獲2022年香港創科展高中組銅獎。他去年奪得「香港賽馬會駿步人生獎學金」,希望藉獎學金繼續研究更多產品,令更多同路人受惠,並鼓勵大家勇闖難關。

一同出席分享會的蔡卓欣為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一年級生,獲「賽馬會主席卓越獎學金」,對兒科及婦科感興趣,盼幫助兒童健康成長,並以女性力量協助女患者。至於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理學士二年級生龎灝鏘,得到「賽馬會本科獎學金」,希望藉獎學金協助更多行動不便人士。

另外,去年新設的賽馬會新晉創科學者獎學金,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約1.1億元,預計3年內資助30名新晉創科學者。當中學者胡德林在蘇格蘭攻讀博士後,選擇來港發展,現任職於中大。

胡正研究微型磁性機械人,配合人工智能(AI)技術計算所需磁場及機械人目的地,以針管注射機械人到脊柱,再用磁場導航機械人至預設體內目的地,可設置其他配件,切割人體組織作化驗,以了解病况,提升微創手術精準度。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