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早前公布擬向美國財團出售包括巴拿馬兩個港口業務權益,《大公報》發表評論文章質疑交易是「霸權行徑」;「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麼立場、站在哪一邊」。港澳辦及中聯辦分別在3日及2日內,兩度於網站轉載相關評論文章。被問到企業與外國企業做生意時應如何自處、是否要以國家利益為先,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說,作為中國人,當見到國家發展面對諸多挑戰,會透過國際交往助力國家更好發展,不過在做生意或交往過程中,要多些了解國家處於的境况,認為最理想的思考方式及方法是共贏。
李慧琼於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表示,做生意或人民交往一定要互惠雙贏才可持續,認為香港人一向靈活,能夠把握「雙贏」,相信基本上大部分情况都可創造雙贏局面。她又說,香港要配合國家需要,協助引進人才、資金及技術,並透過提升軟實力,向外說好中國故事。
北部都會區發展方面,李慧琼說,河套深圳園區的發展較香港快,政府要考慮將北都定為「特區中的特區」,參考內地使用的特別審批機制,例如縮短招標流程,以加快發展,期望今年有突破舉措。
立法會換屆選舉年底舉行,被問到在由治及興階段及政府面對財赤下,是否應按比例減少議席,李慧琼稱制度經審慎研究,已考慮各方面需要及配合時代發展,認為很難短時間內貿然作改動。她說,議員要更好發揮憲制下的角色,反映市民聲音並宣傳好政府政策,協助雙向溝通,亦要多些參與政府施政,「要多啲落場踢、要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