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構調查葵青區內工廈劏房的居住情况,發現近年隨工廈劏房空間及環境愈漸優勝,使更多市民入住。不過隨「簡樸房」將取締劏房,過半受訪者擔心會面臨政府執法或業主逼遷。機構建議政府設更多中轉屋及訂立起始租金,確保住戶能順利獲得安置。
葵涌劏房街坊會於去年10月至12月以電話、街站及家訪形式嘗試訪問葵青區內834戶工廈劏房戶,結果獲得66份有效回應。調查顯示,目前居住於工廈劏房主要為一人及二人家庭,分別為50%及31.8%;倘以一人住戶計,目前居住工廈的人口,相比一般劏房在2021年人口普查所得有39.6%劏房戶居住率為高。街坊會成員袁小姐解釋,工廈單位業主為吸引租戶,近年著力為單位裝修到「酒店一樣」;此外,今次調查又發現工廈住戶的租金中位數只需4000元,雖較2022年的3600元有增幅,但仍低於一般劏房租金中位數的5000元逾兩成,使工廈單位更吸引市民入住。
居住環境方面,調查指受訪者的工廈單位面積中位數為150呎,相比2021年人口普查所得的一般劏房面積多31.6呎。惟分間數量較一般劏房的3.2間多近五倍,達15.6間;調查中最極端的單位則分間60個房間。街坊會憂慮分間數量之多,將衍生各種環境、治安問題。
目前每月繳交7300元租金、居住工廈約170呎劏房單位的退休人士周小姐形容單位美輪美奐,同層有16個類似單位,曾目睹過附近有住戶被上門追債。周續稱,自2022年實施劏房租務管制後,業主仍未曾與其簽約,水電費亦不知實收多少,不過她會與街坊了解相關費用的平均數,「知道自己唔係畀人掠到最貴嗰個咪算囉」,作為租客亦擔心向業主投訴會遭逼遷。街坊會補充,調查發現逾七成住戶不知道劏房租務管制涵蓋工廈劏房,呼籲政府加強宣傳租管條例。
街坊會又指簡樸房落實後或有工廈劏房户被逼遷,呼籲政府盡快公布措施內容及訂立起始租金;同時建議政府利用公屋閒置單位,或在全港五區,包括新界東、新界西、九龍東、九龍西及港島等增設中轉屋,放寬及簡化當中申請資格及流程;以及重推或恆常化各項津貼,如「N無津貼」及「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確保住戶在劏房被取締,甚至被揭發遭政府執法逼遷時,可順利獲得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