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勞工及福利局未來3年將削減累計7%開支。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今(9日)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表示,社福利需求大,難減恆常開支,目標削減非恆常開支。他又稱延長社福機構回撥超出整筆撥款儲備上限的期限,幫他們「儲多啲」應對削資。
孫玉菡舉例,財委會曾撥出200億元讓局方購置私人處所,以提供福利設施,可用「更創意方法」節省開支。例如低層單位適合作長者或小孩設施,但過往較難買入低層;而現存有家庭或青少年設施位於低層,可做轉換安排,將低層騰空予長者或小孩設施,購入較便宜的高層場地作家庭或青年用途。
早前勞福局宣布社福機構同須削減經常性開支,日前社署宣布,將與社福機構分攤部分削資幅度。問及會否影響社署服務,孫玉菡明言「唔想減」照顧者津貼、寄養家庭津貼、社區保姆援助等社署津貼,也不會減服務量、照顧名額等,會繼續推行已承諾的新政策,唯有集中想辦法減省行政成本,善用科技及人手,填補政府速度等。
有意見稱買社福用地的200億元撥款未用盡,可為業界「救急」,孫玉菡說撥款只用作買社福用地,須嚴守財政紀律,而且財委會只批出額度,「錢未到位」。
放寬NGO回撥儲備期限 幫機構「儲多啲」應對削資
勞福局早前提出,放寬社福機構可保留超出整筆撥款儲備上限的期限,大機構可留6年,小機構5年。孫玉菡解釋,去年容許大機構保留3年儲備後,在2023/24年部分機構共儲下6500萬;由於日後政府資助減少,措施可幫機構趁政府援助充裕時「儲多啲,補返回後來嘅需要」。問及社福機構會否不想「先使未來錢」,孫玉菡否認,並稱各機構除了整筆撥款儲備合共40億元,也有額外40億元公積金及其他備存儲備,扣除應付款項等,累計可能達50、60億元儲備,政府亦願意「拆牆鬆綁」。
孫玉菡隨後見記者時,被問到預算案預測未來數年仍有財赤,業界是否難以實現幾年後一筆過撥款恢復正常水平的希望,孫玉菡「將來如何不能預測」,政府已聽到也很重視明白業界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