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日前發布,曾任財政司長的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認為,《預算案》以穩健為主,再為香港謀發展及投資未來,形容做法可取,又說當局估算以3年時間回復收支平衡是較現實的預測,相信政府能按照《基本法》第107條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的原則辦事。
對於公務員2025/26年度凍薪,唐英年相信政府已「諗過度過」,又說他在政府工作10年,其間曾兩次減人工,認為決定十分困難,因對公務員士氣有一定打擊,或會影響政府團隊辦事態度。至於《預算案》表明,「經營帳目」與「非經營帳目」要以不同理財目標及方式管理,後者料長期赤字,唐英年指,政府內部一向將兩者分開計算,認為說法令公共財政帳目進一步地更清楚透明。
唐英年憶述,他於2003年接任財政司長時,預測政府要以4年時間恢復財政平衡,最終3年已達成目標,當時政府的原則同樣是盡量避免令市民感受到稅務上負擔,希望社會共渡時艱。他又說,透過發債來填補資金缺口亦是一般企業的正常做法,不代表不負責任。唐英年亦說,香港的企業並非首次面對經濟較緊張或有波幅的情况,形容很多企業飽經考驗,從低谷走出及翻身,甚至越做越強,認為現時企業要先夠「穩陣」,再謀發展及投資未來。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將於周二(4日)在北京召開。唐英年說,其一系列提案圍繞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令大灣區更綜合地發展,舉例會提出涉及一簽多行、 推動「金融自由行」 ,及進一步發展香港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