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財政預算案2025|陳茂波指預算案並非對《基本法》新理解 以買樓分期付款比喻政府投資北都 (13:15)

《基本法》第107條規定政府預算原則是量入為出,而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經營帳目和非經營帳目要以不同理財目標管理。財政司長陳茂波今日(1日)於有線新聞節目《有理有得傾》表示,區分經營、非經營帳目並非是對《基本法》的新理解,以買樓分期付款比喻政府投資北部都會區等大型資產,「有多少人能在購買(樓)時一次過付錢?很多都是分期付款」。

陳茂波表示,經營開支是日常開支、薪金等,確須盡量追求盈餘,非經營帳目中的一部分透過經營帳目盈餘支付。他續指,未來數年本港工務、基建工程繁多,預計涉及開支由去年的900億元,增加到現時的1200億元,以往政府靠地價收入彌補這部分非經營開支,但近年樓市變化,料賣地收入需時恢復,短期出現的現金流缺口,政府用發債來支付。他強調,有關投資的經濟效益未來會出現。

至於發債規模加碼,以致未來5年每年舉債1500億元至1950億元,陳茂波就指,是要把握北都發展機會窗口期。撇除發債收入,政府未來五年帳目都「見紅」,有聲音認為政府舉債是為降低赤字,屬不恰當做法,陳茂波不認同,他說當局要推動工務工程發展,提早有土地供應,招商引資企業能夠落戶,就能回饋經濟發展,重申現時是北都發展窗口期。

本港以往秉承「小政府、大市場」發展邏輯,被問及靠發債投資基建,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是否思維轉向「大政府」的表現,陳茂波回應稱「是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的結合」,強調目前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再只依靠市場。

對於有學者建議政府在中期財政預測交代儲備減去未償還債務情況,陳茂波認為無理由只看負債、不看資產,指計及機場等資產就會看到政府的財政實力。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