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融樂會創辦人強調自願清盤深思熟慮 「好過被人利用招搖撞騙」 (10:01)

香港融樂會昨通過成員自願清盤決議,並以「歷史使命已經完成」為由宣布解散。已被解僱的前總幹事謝永齡斥「拉閘」原因荒謬、欠缺說服力。融樂會創辦人王惠芬稱,過去兩年接獲不少人對最後一任總幹事表達不滿,她相信機構治理應由董事會負責,故選擇沉默。她對謝永齡的說法「深感震驚、遺憾、不實」,強調自願清盤是深思熟慮的決定,若組織的初心與使命無法延續,支持「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總好過被人利用招搖撞騙」。

王惠芬在2001年獨力創辦融樂會。就組織宣布解散及謝永齡提出指控,王惠芬今(1日)在社交平台facebook回應,稱近日獲悉解散決定,內心百感交集,相信這個決定絕不輕易,但她完全支持並尊重董事會的決定。她指,為免讓「別有用心之人」乘機博取關注,重申絕對信任董事會的專業和誠信,希望公眾明辨是非。

王惠芬在2013年因健康理由辭任總幹事,近年移居海外。她稱,離開管理崗位秉持「不在其位,不問其事」原則,編著與少數族裔相關書籍後,不再過問會務以示尊重。她提到,創立融樂會初心與目標是「政策倡議」,包括推動立法禁止種族歧視,及推動公務員事務局檢視招聘政策等,核心工作在董事會領導下已一一達成;但種族平等的路仍漫長,融樂會僅從「零」到「一」基礎建設,少數族裔仍面對很多挑戰,需更多人的參與和堅持。

聲稱獲一名會員授權投反對票的前總幹事謝永齡,昨指少數族裔被歧視情况仍持續,質疑解散決定不負責任。他透露,去年9月融樂會已醞釀解散,執委會要求所有人保密消息及停運項目,令他處境尷尬,猶如「左手在收取捐款,右手停運項目」;引述「接近消息人士」稱,解散理由就是「我不做,也不想被人做,因而就要解散」。

謝永齡:任何慈善機構都不應帶政治色彩

謝永齡今日(1日)回應時提出質疑,指如果他的表現差,為何融樂會仍與他續約,而非解僱他更換總龫事。他要求融樂會提供實據,不能基於他與會方意見不同,就對他人身攻擊;又認為任何慈善機構都不應帶政治色彩,故上任兩個月後就要求融樂會「去政治化」,「若然要攪政治大可成立政黨,不要讓機構成為政治工具」。

謝指現時本港有20、30個服務少數族裔的機構,作為倡議者需要繼續監察及優化政策,故應該繼續營運而非結業;即使因倡議工作困難而不想繼續,謀求出路是合理的方法,而非放棄工作,形容結業就是不願意繼續提供服務,反問「對少數族裔社群有益處嗎」。

融樂會昨早舉行特別會員大會,執委會主席莊明蓮在記者會透露,會上17人僅一人反對,又稱融樂會的宗旨及初心原則上已達到,強調解散決定與政治和經濟因素無關。融樂會認為,少數族裔倡導工作在社會開始產生共鳴,促使政策和規定逐漸改變,經慎重考慮和審慎審議決定解散。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