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約24年、關注少數族裔權益的「香港融樂會」今(28日)宣布解散,會方指,隨著相關倡導工作開始產生共鳴,並慢慢促使政策和規定發生變化,「相信其歷史使命已經完成」。經慎重考慮和審慎審議後,執委會決定解散融樂會,成員自願清盤。融樂會已任命2名清盤人員處理債務和負債。任何剩餘資金將捐贈予具有類似目標和服務對象的組織。
融樂會今早舉行特別會員大會,通過特別決議進行成員自願清盤。執委會主席莊明蓮透露,17名理事僅1人反對,解散的決定「不容易」,在過程中亦感「難過、感觸」,但融樂會作為倡議(advocacy)及賦權(empowerment),並非服務提供者,而執委會認為組織的宗旨及初心「原則上」已達到。她指早在兩至三年前已萌生解散念頭,形容是「光榮的結束」;在不同政制爭取少數族裔權益均有限制及困難,但強調解散不涉及政治或經濟因素。
組織已任命兩名清盤人員處理債務和負債,莊明蓮指涉及約400萬元,在扣除員工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等開支後,剩餘資金將捐贈給具有類似目標和服務對象的組織。組織目前有捐贈者名單,若資金足夠會給予「2至3個機構」,日後將再召開會員大會決定。
前總幹事謝永齡認為,因完成使命而解散融樂會的說法荒謬、欠缺說服力,他透露,早在數月前融樂會已醞釀解散,職員亦無被正式諮詢,但當時執委會要求所有人保密及停運項目,令他處境尷尬,猶如「左手在收取捐款,右手停運項目」。他引述「接近消息人士」稱,融樂會缺乏委員會成員,即使有人願意参與亦被拒門外;惟他認為解散做法不負責任,相關原因「似乎是有點牽強及過分」。
謝形容,有人對倡議工作看法狹隘,認為只能以遊行、拉橫額及叫口號等「極端做法」游說;惟本港種族主義仍存,相信仍有不同層面倡議工作,故正與其他同事籌辦慈善機構「香港多元動力」,期望促進本港族裔共融,並享平等待遇及参與機會。
前職員木小姐指,約一個月前收到解散的通知,對相關決定感無言和失望,不認同少數族裔倡議工作已完成,強調相關工作僅「剛剛開始」。她指涉事員工約5至6人,受影響的10多個項目共逾100人,涵蓋中文班、精神健康諮詢及少數族裔共融講座等,期望今年內成立「香港多元動力」繼續服務,亦會盡量邀請受影響的員工加入。
成立24年的融樂會表示,過去在眾多重要項目發揮領導作用,包括倡議《種族歧視條例》;挑戰小一和初中派位制度,確保少數族裔學生進入主流學校;及鼓勵職業培訓機構和大學接納少數族裔學生,見證本港少數族裔由「隱形」轉為「被認可」,現時各領域有逾30個少數族裔的組織或機構,而政府增加應對本港少數族裔在社區的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