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協青社推算「潛在輟學」中小學生約2萬人 六成為15歲以下學童 (17:07)

協青社今(24日)發表輟學及高危輟學青年研究報告,指按過去4年的服務數據個案數,再作全港推算,本港中小學生時有不上學的「潛在輟學」人數約2萬人,其中約六成為15歲或以下學童,佔整體全港中小學生人數的1.89%。

為協助他們重投社會,協青社推出「酷學青年計劃」(下稱計劃),過去4年為約431名參加者提供協助,其中約75%高危輟學青年繼續升學或投身職場發展,剩餘的學員則維績接受持續的訓練。

協青社自2020年11月起,為10至18歲或以下的輟學或瀕臨輟學青年,推出為期5年的支援計劃,特別為高小及初中學生,提供為期6個月的輔導訓練,協助他們重返校園。逾400名計劃參與者中,393人完成計劃,其餘青年有不同原因而未能完成計劃,包括捲入刑事案件、因精神健康狀况長期住院、離港而無法接觸及拒絕接觸而無法跟進等。

報告又指,延續跟進相關個案,有效使處於「雙待」(待學、待業)狀態的高危輟學青年重投社會。

計劃參與者子謙約3年前因小學經歷疫情下面授課暫停,無法適應而缺課,後經學校轉介參加計劃,體驗計劃內泰拳、行山等活動重拾自信,後來重返校園,不過最後因想嘗試新事物,決定到協青社下的城市之峰任活動助理,到不同學校協助舉辦歷奇活動。

助理總幹事(外展服務)陳嘉玲稱,現時教育局規定學校發現學生連續缺課7個上課日才屬輟學,需向當局申報,惟「應該再進步」,指出過去數年在前線服務,發現如學生每個星期只要返學數小時,學校便無法申報,故機構對「輟學」定義有進一步演繹,機構界定如未按校規定時間上課,及出現上學不穩定即屬「潛在輟學」。

總幹事謝貞元則指,透過服務觀察到潛在輟學有上升趨勢,或會將就潛在輟學的定義向局方作建議,以讓其調整政策。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