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談財赤或被減撥款 教大:願在政府有困難時「風雨同舟、共渡時艱」 (17:30)

多間資助大學就政府或因財赤,考慮削減教育開支作回應。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今日(20日)說,教大亦會開源節流,願意在政府有困難時「風雨同舟、共渡時艱」。

李子建今午率教大領導層出席春茗,談及當局或因財赤,節約教育開支,他稱教大會將工作計劃排優次,亦會開源節流,「如果資源充足一點,就可以做多些,資源緊張一點,我們便排優次,但點都好,我哋都明白政府困難,我哋希望風雨同舟、攜手並進、共渡時艱」。

李子建稱,教大是「年輕的大學」,任何撥款調整均會造成影響;但強調教大沒打算裁員,形容削減人手是最後一步,「我哋仲想請人,有(招聘)廣告㗎,大家留意」。他指教大想辦法開源節流的同時,亦要做好培育人才、提供配套等方面。

教資會每個三年期與資助大學探討學額安排,並可作調整。李子建稱不能透露調整細節,副校長(學術)鄭美紅則表示,不同課程的學額「有上有落」。

另外,鄭美紅亦談及教育局正檢討「本地生定義」,她指議題涉及其他院校、入境處等多個持分者,各方未正式商議,料短期內不會有改動。

近年政府人才計劃帶動大量專才子女來港讀書,包括升大學,早前多名議員不滿現行本地生定義太寬鬆及對港生不公,副教育局長施俊輝透露檢討方向包括參考外地,要求本地生升大學前幾年居港。鄭美紅指,教大對爭議暫未有既定立場,又指政府一旦要求學生符合居港年期,不代表爭議完結,「(政府)劃了條線,住滿多少年,我們就會跟這標準。問題是大家能否訂出劃一的線呢?為何我(居港)兩年零39日不行,他兩年零39日就行?好難搞喎」。

鄭稱,該校過往曾有「刁鑽」案例,指有人報讀教大時,指其丈夫持工作簽證來港,並曾爭議申請人入學身分屬本地生或外地生,她稱校方會按個案情况及法律「追源溯始」,以確保做法與其他大學一致。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