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去年上半年發生多宗電力事故,中電與本地網絡營運商合作,在不足一年內研發全新智能管理系統「Grid-V」。系統整合約3000個數據點及鏡頭,結合人工智能,可提早識別環境對供電的潛在風險及異常,並即時發出通報。中電輸電及供電業務部智能電網及創新部副總監郭子敦稱,系統能有效減低事故發生機會,令供電更可靠。
系統於去年9月首次應用,24小時運作,除設鏡頭亦具紅外線畫面,可識別6種風險,包括煙霧、火焰、水浸、飄浮物等。敦子敦舉例指,系統曾發現有起重機吊臂接近架空電纜,後發出警報,通知工程人員到場處理,確保吊臂和電纜之間有安全距離;又舉例今年1月元朗雞公嶺發生山火,系統能實時監察電塔附近的火勢,經評估後決定調動供電點,確保穩定供電。
中電現有接近1.6萬個變電站,輸電及高壓配電電纜總長超過1.69萬公里。中電輸電及供電業務部首席智能電網拓展經理列俊杰指,系統現已覆蓋絕大部份變電站、關鍵電力設施等,未來會繼續擴大範圍,覆蓋更多高風險位置;又指系統現有約1000個鏡頭,目標數年內增至1700個。
郭子敦指,鏡頭設於中電業務範圍內,包括部份顧客的建築物內。他稱系統倘監測到嚴重事故如山火,會按須將影像交給相關政府部門如消防和警方。列俊杰強調影像除非有跟進需要,否則只會備存7日,且遭加密,相信不會有私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