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出現呼吸衰竭的67歲男病人今早(10日)約11時,經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運送至屯門醫院,屬首次有病人使用相關服務,醫管局稱過程順利。港大深圳醫院副院長李詠梅表示,病人於當地經救治後有好轉,並表達想回港治療的意願,院方評估後認為他病情雖嚴重,但可安全穩定地運送回港,故向醫管局提出申請。
該名男病人患有慢性支氣管病,3日前因呼吸衰竭求醫,當時血氧不足、神智不清,亦出現心臟衰竭,情况嚴重;經治療後病人已可溝通,生命體徵平穩,與家屬一同表達想回港治療。港大深圳醫院向醫管局提出申請,並於今早安排醫護隨車,病人經深圳灣口岸過境,車程約40分鐘,其間需要使用呼吸機。病人過關時不必落地,亦不用轉乘另一輛救護車,直接由港大深圳醫院送至屯門醫院。李詠梅表示,院方會收取病人「成本價」,即4990元人民幣,相信今次運送過程順利可給予市民信心,即使在內地生病,如有需要絕對有能力將病人送回香港。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去年11月30日啟動。李詠梅透露,計劃推出已來有10多宗病人申請回港治療,今次是首次有病人經評估後可使用服務,強調院方嚴格選擇提供服務的病人,若病人已可自行安排交通工具,又不需要醫護陪同,就不會提供相關服務,避免機制被濫用。新界西醫院聯網急症科部門主管劉柱良表示,以往病人要跨境回港就醫,他們到達口岸後要等待轉駁的香港救護車,過程較轉折,院方亦不能事先得悉病人資料,未能作詳盡準備;新安排下,院方已一早與港大深圳醫院溝通,得悉病人資料及治療方案等,故交接過程十分順利。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 醫管局 港大深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