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研究團隊發現,髖部骨折不僅導致身體受傷,還可能誘發心臟病;特別是有心臟衰竭病史的髖部骨折患者,其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死亡率明顯較高。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AI),對髖部骨折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分類,其中香港的髖部骨折病人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相對健康、患有代謝相關疾病和有心臟衰竭病或心律不正病史,分別佔66%、21.4%及12.6%。
團隊發現,健康良好的髖部骨折患者患上心臟病風險較低,而有代謝相關疾病的患者在骨折後180天內心臟病發的風險較健康骨折患者高出約兩倍;在骨折前有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正病史的患者,在骨折後180天內心臟病發的風險約為健康骨折患者5倍。研究發現,有心臟病病史患者死亡率和緊急就診率較健康骨折患者高一倍,且需更長住院時間。研究結果證明,在治療和護理髖部骨折時,需要特別關注和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有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正問題的患者。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張正龍表示,心臟病其中一個成因與血管鈣化有關,由於骨骼是儲存鈣的地方,體內血鈣於骨折後會突然短暫上升,增加患上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故及時對髖部骨折患者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管理非常重要。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